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至公  拼音:zhì gōng
极为公平,毫无偏私。《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文选。刘琨。劝进表》:「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巢由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
《國語辭典》:门生(門生)  拼音:mén shēng
1.弟子、学生。《里语徵实》引《隶释》:「谓汉儒开门授徒,亲授业者,则曰弟子,次相传授,则曰门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生正要同敝友来候老师,不想返劳老师先施。」
2.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管官的自称。《通俗编。仕进》:「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惟起于唐之中叶耳。」
3.投靠世族的门客。《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國語辭典》:点头(點頭)  拼音:diǎn tóu
1.头上下微动,以表示允诺、赞许、领会等意。《红楼梦》第三五回:「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腿酸,便点头依允了。」《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黄国民听了,不觉点头称是。」
2.表示打招呼。如:「点头之交」。宋。刘过 送刘从周教授诗:「还乡若有过从便,会尽人间只点头。」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漢語大詞典》:搜遗(搜遺)
科举时代,主考在发榜前复阅落选的考卷,发现优异者临时补取,称“搜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自此以后……主考还要搜遗,又时时要斟酌改几个朱卷的字。”
《漢語大詞典》:正考
(1).正式考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童生正考宜分别已、未冠出题。”
(2).官名。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以如此策入彀,吾辈且得罪。”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正考迟回良久。”
《漢語大詞典》:经房(經房)
明 清 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八月廿八日主司同各经房在 至公堂 上拆号填榜。”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三出:“小人自有箇脱皮换壳的法儿,过屠门,轻剜鼻凹斜拖墨,卖与经房薄行人。”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十八房
《漢語大詞典》:暗点头(暗點頭)
朱衣点头。传为 宋 欧阳修 主考阅卷事。后“暗点头”遂成科举中选的代称。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旧年曾作登科客,今日还期暗点头。” 清 张岱 夜航船·会试:“ 欧阳修 知贡举,考试閲卷,常觉一朱衣人在座后点头,然后文章入格。始疑传吏,及回视,一无所见,因语同列而三嘆。常有句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参见“ 朱衣点头 ”。
《國語辭典》:朱衣点头(朱衣點頭)  拼音:zhū yī diǎn tóu
相传宋欧阳修主持贡院举试,每批阅试卷,觉身后有朱衣人点头示意,凡点头认可的,都是合格的文章。见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八。后比喻考试中式,科场及第。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一出:「且当青镜明开眼,惟愿朱衣暗点头。」也作「朱衣点额」。
分類:科举中选
《漢語大詞典》:遗卷(遺卷)
(1).谓 明 清 乡试、会试,房考官先阅卷,遗漏而未及时批荐给主考或总裁的试卷。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今年 同治 庚午,先生 孙部郎 某,自 陕 以状来,且传 左公 之言曰:‘吾与 吴某 ,以遗卷获收於先生。’”
(2).指未中式者馀留的试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昔有寒士下第者,焚其遗卷,牒诉於 文昌祠 。”
《漢語大詞典》:同考
指同考官。 明 清 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官。 清 制,乡试自 乾隆 后从本省科甲出身的州县官中选任,会试由各部选送科甲出身、资望素著者,由皇帝简派, 乾 嘉 以后,例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之实缺京曹官。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梦兆:“庚戌会试,公与 汪伯谐 学士为主考,余为同考。”镜花缘第六三回:“过了几日,礼部尚书 卞滨 、侍郎 孟謨 与同考各官 蒋进 等,把各卷等第俱已看定,选了放榜吉期。”参阅《清文献通考·选举一》
《國語辭典》:主试(主試)  拼音:zhǔ shì
1.主持考试。明。陆深〈科场条贯〉:「士之就试者一百三十三人,中试者七十二人,主试则御史中丞刘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布政司书办跪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
2.主持考试的主考官。
《漢語大詞典》:坐主
即座主。 唐 代进士称主考官。 唐 孟郊 有《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坐主吕侍郎》诗。 宋 王巩 《甲申杂录》:“后 王宣徽 知 西京 ,引例以为言,遂亦被赐。 王宣徽 实 王 相 禹玉 坐主,阴有力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后 高宗纯皇帝 升遐,坐主 朱文正公 珪 有书起之,復入都供职。”
《國語辭典》:主考  拼音:zhǔ kǎo
1.主持考试。如:「今年的高等考试由他主考。」《明史。卷七○。选举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许进请各省俱视两京例,特命翰林主考。」
2.职官名。明清时主持乡试的正副考官,亦泛指主持考试的人。《明史。卷七○。选举志二》:「初制,两京乡试,主考皆用翰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现今主考已是将到京了,我们怎还不去?」
《漢語大詞典》:正院
(1).科举时代的省试官署。即主考官办事之所。 元 刘一清 钱塘遗事·龙飞赋题:“ 咸淳 戊辰 年,龙飞省试。考官商议出题,题皆不欲出天子、圣人,於是别院出乾为天,正院出帝德广运。 皇天 、 眷命 ,皆 大金 年号,而 天眷 又正是 徽 钦 过此之时,时人为之语曰:‘正院无天子,别院少圣人。 广运 与 天眷 ,却把比 咸淳 。’”
(2).正中的院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一边两间耳房,正院里墁前十字甬路。” 杨朔 《雪花飘飘》:“ 齐 家有两套院子;一套青堂瓦舍的是正院,还有一个跨院,里面有羊圈,牲口棚,再就是老羊倌睡觉的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