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本贯(本貫)  拼音:běn guàn
原籍、本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老夫姓张名义,字文秀,本贯南京人也。」
分類:原籍
《國語辭典》:老家  拼音:lǎo jiā
1.原籍、家乡。如:「我的老家在竹南乡下。」
2.人死后的归宿。如:「林伯伯病缠多年,终于在上个月回老家了。」
《國語辭典》:祖贯(祖貫)  拼音:zǔ guàn
祖先的原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清平山堂平话。错认尸》:「一个商人,姓乔,名俊,字彦杰,祖贯钱塘人。」
分類:祖籍原籍
《漢語大詞典》:本县(本縣)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 字 君然 , 南阳 棘阳 人也。 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漢語大詞典》:吴下
泛指 吴 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宋书·隐逸传·戴颙》:“ 桐庐 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 吴 下。” 明 高启 《修忠佑祠疏》:“号虽著於 江 东,祀已传於 吴 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 贺方回 ﹞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退居 吴下 。”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梅兰芳 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 吴下 。”按, 梅 氏原籍 江苏 泰州县 。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治生  拼音:zhì shēng
1.自营生计。《管子。轻重戊》:「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
2.部属对于长官或旅外官吏对于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朝。《醒世姻缘传》第一四回:「治生伺侯多时了!望老父母略住片时,不敢久留。」
《國語辭典》:本家  拼音:běn jiā
1.同宗族或同姓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内中几位本家,也有称叔公的,有称尊兄的,有称老叔的。」《红楼梦》第九二回:「冯紫英道:『我今儿从吏部里来,也听见这样说。雨村老先生是贵本家不是?』」
2.自己的家乡。南朝宋。袁淑〈效古〉诗:「讯此倦游士,本家自辽东。」
3.自己的家。《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
《漢語大詞典》:本郡
(1).原籍所在之郡。后汉书·章帝纪:“夏四月戊子,詔还坐 楚 、 淮阳 事徙者四百餘家,令归本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南史·孙瑒传:“昔 朱买臣 愿为本郡,卿岂有意乎?”
《漢語大詞典》:本乡(本鄉)
(1).原籍,故乡。后汉书·章帝纪:“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十一:“ 楚 水 巴 山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2).本地。《水浒传》第十四回:“这秀才乃是智多星 吴用 ,表字 学究 ,道号 加亮先生 ,祖贯本乡人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出示晓諭,并示本乡。”
《漢語大詞典》:古龙
(1936-1985)小说家。原名熊耀华,原籍江西,生于香港。后随家去台湾。毕业于淡江学院。1960年起专事武侠小说创作。著有《苍穹神剑》《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楚留香传奇》《白玉老虎》等。其小说多被改编成影视剧。
《漢語大詞典》:归土(歸土)
(1).埋葬。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明 张居正 《乞归葬疏》:“送臣父骨归土,即依限前来供职。”
(2).谓人逝世。《元典章·户部三·承继》:“最是乃祖 黄百十三 知府归土已三十多年,而 黄云瑞 乃敢盗,发其坟,斧其棺,火其尸,尽取棺中原殯之物。”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既幸双亲归土,弟妹七人婚嫁各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而今竟已归土,哀哉!”
(3).回原籍。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所迁人死,妻子愿归土者听。”
《國語辭典》:岑参(岑參)  拼音:cén shēn
人名。(西元715~770)唐棘阳人(今河南新野县)。工诗,始佐戎幕,曾至天山一带,故多边塞、战伐之咏。因其属词清尚,用心良苦,故诗调特高。累官补阙起居郎,后出为嘉州刺史,故世称为「岑嘉州」。著有《岑嘉州集》。
《漢語大詞典》:项城(項城)
指 袁世凯 。 袁 原籍 河南省项城县 ,故称。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一:“ 孙中山 先生从 袁 那里出来就对人说:‘今日之 中国 ,惟有交 项城 治理。’”
《國語辭典》:寄籍  拼音:jì jí
1.旅居他乡,将户籍设于该处。唐。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
2.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五。谈异六。老僧》:「昔侍御与贫道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释氏,为我弟子。」也称为「寄名」。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