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3,分4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书籍
简牍
书文
荐剡
行知
瑶章
文牒
申解
文符
简札
县符
训教
笺牍
简牒
谩书
《國語辭典》:书籍(書籍)  拼音:shū jí
书本册籍的总称。《红楼梦》第一六回:「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著打扫卧室,安插器具。」《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彼时有了翻译,我就问他们应得翻些甚么书籍。」
《國語辭典》:简牍(簡牘)  拼音:jiǎn dú
简为竹片、木片,牍为木板。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乃书写于简牍之上,后世遂为典籍、书信的通称。《北史。卷四五。李元护传》:「颇览文史,习于简牍。」
《漢語大詞典》:书文(書文)
(1).文书。后汉书·刘玄传:“ 汉 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 南朝 齐 谢超宗 《嘉胙乐》:“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
(2).文字。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唐 韩愈 《喜雪》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鬯声教於四方,壹书文於万国。”
(3).书籍。《天雨花》第三回:“我等进场来考试,命你在寓读书文。”
(4).撰文并书写。 清 《碑版文广例·碑载书撰人姓名例》:“《西狭颂》则兼著之,曰 仇靖 书文。书文云者,挥翰遣辞,一人为之也。此后人结衔某撰某书或某撰并书,例所自起。”
《漢語大詞典》:荐剡(薦剡)
(1).指推荐人的文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盖一时西臺诸公痛恨之,遂坐永錮,至今人惜之,荐剡不絶於公车。” 清 顾炎武 《与李星来书》:“今春荐剡,几徧词坛。”
(2).引申作推荐。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太真绝裾》:“如今虽蒙 刘公 荐剡,薄沾寸禄,无甚烦难职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征聘不至:“ 康熙 己未,博学宏词之徵,内外荐剡百八十餘人。”
分類:推荐文书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
《國語辭典》:瑶章(瑤章)  拼音:yáo zhāng
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如:「朋友已多年音讯杳茫,今日忽来瑶章,诉说近况。」
《國語辭典》:文牒  拼音:wén dié
文书、卷宗。《西游记》第二九回:「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
分類:案卷文书
《漢語大詞典》:申解
(1).说明、解释。左传·庄公二十六年“ 虢 人又侵 晋 ” 晋 杜预 注:“或策书虽存而简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復申解,但言传事而已。”
(2).申辩。后汉书·马严传:“ 严 数荐达贤能,申解寃结,多见纳用。”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 穆赞 、 韦武 、 李宣 、 卢云 等为 裴延龄 构摈,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復有言。”
(3).申报。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山寨贼首 罗诚 等二百餘人,见拘管在寨未审,令臣一面处置,惟復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赐指挥。”
(4).指上报的文书。 元 李翀 日闻录:“ 徐子方 为 陕西省 郎中,有属路申解,内漏落头行一圣字,吏欲问罪,以为不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厚德:“有属路申解到省,误漏圣字,案吏指为不敬。”
《漢語大詞典》:文符
犹文书。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南史·齐纪上·武帝:“文符督切,扰乱在所,至是除荡,百姓悦焉。”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四》:“ 周 定州 刺史 孙彦高 ,被 突厥 围城,不敢出厅,文符须徵发者,於小牕接入。”
分類:文书
《國語辭典》:简札(簡札)  拼音:jiǎn zhá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书于竹简、木札上,故简札泛指书信、文书。汉。王充《论衡。自纪》:「犹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漢語大詞典》:县符(縣符)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宋 陆游 《秋词》之二:“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 清 戴名世 《王学箕传》:“县符未下,而 学箕 已怀刃将入学宫自杀。”
《漢語大詞典》:训教(訓教)
(1).谓施教化,使顺服。吕氏春秋·执一:“ 吴起 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一本作“驯教”。
(2).教导;教训。后汉书·马援传:“及帝崩, 竇太后 临朝, 严 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差贫道降临凡世,训教此人。”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老婆有点舍不得,他还常训教她。”
(3).指谕告的文书。普曜经·降神处胎品:“或有説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漢語大詞典》:笺牍(牋牘)
文书。 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忽承牋牘之临,皆自听闻之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宋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牘。”
分類:文书
《漢語大詞典》:简牒(簡牒)
(1).简牍。云笈七籤卷七:“ 蔡伦 始造纸,尔前唯书简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 师古 曰,刀所以削书也,古用简牒,皆以刀笔。”
(2).文书;公文。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及除书简牒到门,即公捐馆舍之明日也。”
《漢語大詞典》:谩书(謾書)
指态度轻慢的文书。谩,通“ 慢 ”。新唐书·牛丛传:“时蛮犯边,抵 大渡 ,进略 黎雅 ,叩 卭崍关 ,谩书求入朝,且曰假道。”《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遣使来投谩书,胁令诸邦纳土,意图六合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