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填帖
唐 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是时犹试策。 高宗 朝,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
《國語辭典》:文调(文調)  拼音:wén diào
考试、应试。唐。元稹《莺莺传》:「张生俄以文调及期,又当西去。」《董西厢》卷六:「今蒙文调,将赴选闱。」
分類:举人应试
《漢語大詞典》:文解
(1).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九:“戊申,詔选人文解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举人落第,次年免取文解。”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郡县主婿官:“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係白身人,得文解者为将仕郎,否则,承节、承信郎。”文献通考·选举三:“工部侍郎 任赞 奏请诸色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陵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於本贯,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
(2).公文。《元典章·兵部四·申台文字重封入递》:“各道遇有申臺文解,须要如法重封,入递转送。”《元典章·礼部一·表章主官校勘》:“校勘无差,具解进呈,仍於文解上开写撰文校勘官吏及复匣锁钥备细申呈。”
《国语辞典》:栾城集(栾城集)  拼音:luán chéng jí
书名。宋代苏辙撰,共九十六卷。内容有诗赋、策论及应试诸作。
《國語辭典》:赶考(趕考)  拼音:gǎn kǎo
科举时代俗称前往应试为「赶考」。现在泛指前往参加各种考试。《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却好那年山东乡试,还有废不尽的几成科举要考,这个当儿,四远的书贾都来赶考。」
《國語辭典》:赴考  拼音:fù kǎo
前去参加考试。如:「赴考前,须再检查證件是否带齐。」
分類:前往应试
《國語辭典》:墨程  拼音:mò chéng
明、清时,选刊乡、会试中式考卷集结成范本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本坊敦请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乡会墨程。」
《国语辞典》:落孙山(落孙山)  拼音:luò sūn shān
应试没被录取。《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其时榜已发出,毓生仍落孙山,妙在财气甚好,也不在乎中举。」
《国语辞典》:小上坟(小上坟)  拼音:xiǎo shàng fén
1.冬季扫墓,为与清明节扫墓区别,故称为「小上坟」。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到那冬年时节,月一十五,孩儿又小上坟呵。」
2.戏曲剧目。叙述刘禄景赴京应试,久而不归,妻子萧素贞以为丈夫已死,便上坟哭祭,后刘及第而返,夫妻团圆的故事。平剧、徽剧及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
《漢語大詞典》:联号(聯號)
(1).指考试前应试者买通编号的人,把自己和帮手的号码编在一起以便作弊。 严复 《救亡决论》:“试场大弊,如关节顶替,倩枪联号,诸寡廉鲜耻之尤,有力之家,每每为之。”
(2).旧称联营的商店、商行。
(3).票证之类号码相联的,亦称“ 联号 ”。
《漢語大詞典》:莺迁榜(鶯遷榜)
金榜。科举应试考中者的名单。 宋 王禹偁 《送查校书从事彭门》诗:“姓名旧在鶯迁榜,诗什重题 燕子楼 。”
《漢語大詞典》:一事中
宋 时科举,对某一部分合格之应试者,予以待补资格,谓之“一事中”。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三场内只第一场合格,及补试内只大经合格,盖恐黜下之可惜,故以此勉其学者,唯武举只弓马合格者,待补,谓之‘一事中’。”
《漢語大詞典》:策套
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明 杨慎 《举业之陋》:“本朝以经学取人,士子自一经之外,罕所通贯。近日稍知务博,以譁名苟取,而不究本原,徒事末节。五经诸子,则割取其碎语而诵之,谓之蠡测;歷代诸史,则抄节其碎事而缀之,谓之策套。”
《漢語大詞典》:定名笔(定名筆)
唐 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唐 世举子将入场,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笔,其价十倍,号‘定名笔’。” 清 江湜 《寓斋杂诗》:“晴窗摹法帖,笔工来相挑。投我定名笔,曰兔之紫毫。”
《國語辭典》:缴卷(繳卷)  拼音:jiǎo juàn
1.考试时间结束或考卷作答完毕时,将考卷交上。如:「铃响之后,请按次序缴卷。」也作「交卷」。
2.达成任务。如:「他不断骚扰捣蛋,使我无法顺利缴卷。」也作「交卷」。
《漢語大詞典》:架鳌(架鼇)
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 宋 曾巩《回人谢馆职启》:“较雕龙之丽藻,利架鼇之秘局。”
分類:应试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