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必先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國語辭典》:麻衣  拼音:má yī
1.麻布制作的衣服,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著的常服。也是平民平时衣著。《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唐。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之二:「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2.古时丧服。《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國語辭典》:深衣  拼音:shēn yī
一种古代服装。上下衣裳相连,长及脚踝,男女皆可穿。有些妇女的深衣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可缠绕数次。《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元。袁士元 北门团练贝子美诗:「过客多怜我,深衣不称身。」
《國語辭典》:麻衣相法  拼音:má yī xiàng fǎ
五代、宋时,麻衣道者所流传下来的相术,后世有麻衣法、麻衣术、麻衣相,皆依托为名。也称为「麻衣神相法」。
《國語辭典》:发解(發解)  拼音:fā jiè
唐宋时,凡应贡举者,由所在州县解送至京,称为「发解」。明清称乡试考上举人为「发解」。《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高先生发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却不曾到京师一晤。」
《國語辭典》:拟题(擬題)  拼音:nǐ tí
拟订题目。《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萧柏泉道:『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马二先生道:『想是在永乐大全上说下来的。』」《红楼梦》第七○回:「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便要桃花诗一百韵。』」
《漢語大詞典》:两闱(兩闈)
(1).借指两个宫廷机构。闱,皇宫寝侧的小门。《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两闈阻通轨,对禁限清风。” 李善 注:“两闈,谓东宫及中臺也。”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诗:“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闈。”
(2).春闱和秋闱的合称。科举时代考试举人、进士的场叫闱,进士考试在春天,举人考试在秋天,故称。 严复 《救亡决论》:“每逢春秋两闈,闈内外所张文告,使不习者观之,未有不欲股弁者。”
《漢語大詞典》:定名笔(定名筆)
唐 时卖给应试举人答卷用的毛笔,称“定名笔”。取功名藉此而定之意。 宋 陶谷 清异录·文用:“ 唐 世举子将入场,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笔,其价十倍,号‘定名笔’。” 清 江湜 《寓斋杂诗》:“晴窗摹法帖,笔工来相挑。投我定名笔,曰兔之紫毫。”
《漢語大詞典》:获隽公车(獲隽公車)
汉 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举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