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0,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避忌
运命
还魂
喜神
天喜
寄名
恶相
伏阴
枭鸣
谪降
死魂
半仙
鬼兵
桃人
石图
《國語辭典》:避忌  拼音:bì jì
因有所忌讳而回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但国家禁令所在,也不可不知避忌。」《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國語辭典》:运命(運命)  拼音:yùn mìng
气数、命中注定的遭遇。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七:「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國語辭典》:还魂(還魂)  拼音:huán hún
死而复生。如:「借尸还魂」。《西游记》第九回:「龙王就令夜叉将光蕊身尸送出江口还魂。夜叉领命而去。」也作「返魂」。
《漢語大詞典》:还魂纸(還魂紙)
即再生纸。用废旧纸作原料造出的纸。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竹纸:“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黄裳 《金陵五记·旅京随笔·关于“泽存书库”》:“当 南京 沦陷之初,满街都是旧书,没有人敢买,也没有人买得起;这些书大抵连造还魂纸都没人要,大多烧火而已。”
分類:废旧原料
《國語辭典》:喜神  拼音:xǐ shén
1.吉祥之神,会带来好运的神。《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出门跨鞍子、过火盆、迎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
2.人生前所画的肖像。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三折:「父亲,你孩儿趁父亲在日,画一轴喜神,著子孙后代供养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他既是从小没父母,他的父母总是年轻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画的是一个老媪?」也称为「喜容」。
《國語辭典》:天喜  拼音:tiān xǐ
术数用语:(1)星命家指主爱情、婚姻、感情的吉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2)指吉利的日子。星命家认为日支与月建相合,如寅月逢戌日、卯月逢亥日等,即为天喜的吉日。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國語辭典》:恶相(惡相)  拼音:è xiàng
凶恶的相貌。如:「那恶汉面露恶相。」
《漢語大詞典》:伏阴(伏陰)
(1).盛夏中出现的寒气。谓气候反常。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 杜预 注:“伏阴,谓夏寒。”国语·周语下:“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
(2).旧时迷信,谓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后,灵魂即离体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为人禳灾除病。这种做法,称为“伏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其时道士手举法器,朗诵灵章,虔心禳解,伏阴而去,亲奏星官,要保护 薛少府 重还魂魄,再转阳间。”
《漢語大詞典》:枭鸣(梟鳴)
(1).枭鸟鸣叫。迷信以为不吉之兆。 晋 葛洪 抱朴子·弹祢:“梟鸣狐嚾,人皆不喜,音响不改,易处何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
(2).枭鸟鸣叫。迷信以为军中得胜之兆。晋书·张重华传:“六博得梟者胜,今梟鸣牙中,尅敌之兆,於是进战,大破之。”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死魂
迷信谓死者的阴魂。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孩儿也,你靠后些,你是生魂,我是死魂。你听我説与你咱。”
《國語辭典》:半仙  拼音:bàn xiān
1.传说仙人居住在高空,因而称登高的人为「半仙」。宋。范成大 山顶诗:「翠屏无路强攀援,我与枯藤各半仙。」
2.巫医、相士等道行高超,可以媲美神仙,故称为「半仙」。如台湾民间传说,清代时南部有位精通法术的勘舆师林半仙。《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小婿起初道:『不祥之言』,谁知又应著这奇事。后来二句:『惊则大惊,吉则大吉。』果然这一惊不小,谁知反因此凑著吉期!李知微真半仙了。」
《漢語大詞典》:鬼兵
(1).迷信者称阴间的兵卒,鬼和神组成的军队。晋书·王羲之传:“ 孙恩 之攻 会稽 ,僚佐请为之备。 凝之 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兼资 闻其有‘生人不相关涉’之言,而知其为鬼兵也。”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 涇河 龙呼的风,唤的雨,腾的云,驾的雾,部下有水卒鬼兵,神通变化,怎的便弱与他。”
(2).指 三国 蜀 将 徐瑶 统率的军队,因其衣装怪异,故名。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其( 徐瑶 )兵皆文身黧黑,衣装诡异,众皆称为鬼兵,称 瑶 为鬼魁。”
(3).对军阀武装的蔑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照此看来,国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无根柢,科学也还该活命了。”
《國語辭典》:桃人  拼音:táo rén
桃木刻成的木偶。于除夕时挂桃人于门,可用以驱邪。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桃梗》:「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也称为「桃梗」。
《漢語大詞典》:石图(石圖)
有图文的石头。古代迷信,以其为祥瑞。宋书·五行志二:“ 魏 世 张掖 石瑞,虽是 晋 氏之符命,而於 魏 为妖…… 刘歆 以为金石同类,石图发非常之文,此不从革之异也。” 唐 王勃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诗:“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魏 晋 间 张掖 出石图,则类乎河图之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