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贞乘(貞乘)
《华严经》和依《华严经》立宗的华严宗。《华严经》于 唐 贞元 年间翻译,又称《贞元经》,简称为“贞乘”。 唐 开元 二十六年 日本 和尚 道璿 携华严章疏返国,为该宗传入 日本 之始。 明 宋濂 《赠令仪藏主序》:“如是乃至 恒河 沙不可筭数之天下,佛法未尝不流布其间,况 震旦 一国邪? 日本 在东海,同为 震旦 之国,又可分疆界之内外邪?此所以同慕贞乘,而至人摄化者,亦未尝遗之也。”
《漢語大詞典》:华严(華嚴)
(1).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
(2).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 释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隋 以来判教诸师,皆曰‘华严’日出时,‘法华’日中时,‘涅槃’日入时。”
(3).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之二:“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國語辭典》:五教  拼音:wǔ jiào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教育。《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汉。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司徒为五教。」
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国语辞典》:终教(终教)  拼音:zhōng jiào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将阐释众生皆可成佛的如来藏系经典,如《楞伽经》等,判归为五教中的第三类,谓之「终教」。《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
《漢語大詞典》: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诸天,貽祚流祥,传休无极。”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漢語大詞典》:贤首(賢首)
(1).佛教菩萨名。《华严经·如来名号品》:“上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号观察智,彼有菩萨名 贤首 。”
(2). 唐 代高僧 法藏 , 西域 康居 人。为华严宗的创立者。通称 贤首大师 。 唐 澄观 《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五:“神光入宇者,即 法藏 和尚,字 贤首 ,俗姓 康 氏, 康居国 人。” 清 钱谦益 《萧伯玉墓志铭》:“通晓佛法,精研性相,《起信》则截流 贤首 ,《惟识》则穿穴 窥基 。”
《國語辭典》:圆教(圓教)  拼音:yuán jiào
中国佛教宗派将经典教法批判分类,而以本派所宗的经典教法为最圆满究竟的教法,谓之圆教。但各派思想不同,所认为的圆教也各异,如天台宗以法华经和大般涅槃经为圆教,华严宗以华严经为圆教,道宣以唯识思想为圆教。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
《国语辞典》:性起  拼音:xìng qǐ
1.情绪激动而失去控制。《水浒传》第一二回:「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吕布阵上张辽截住厮杀,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
2.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思想之一。谓一切现象都是从真如法性生起。华严宗认为真如本质上是清净无染的,并能生出无量无边的功德。但众生由于无明,熏染真如,而生起烦恼轮回的世界。不论是清净的功德或烦恼都是由真如所生。
《国语辞典》:八宗  拼音:bā zōng
1.佛教用语。指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个在中国弘传的佛教宗派。
2.在日本弘传的俱舍宗、成实宗、律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八个宗派。
《国语辞典》:十宗  拼音:shí zōng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印度佛教流派和经典判分成十宗。一、法我俱有宗,谓犊子部等;二、法有我无宗,谓萨婆多部等;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部等;四、现通假实宗,谓说假部等;五、俗妄真实宗,谓说出世部等;六、诸法但名宗,谓一说部等;七、一切皆空宗,谓《般若经》等;八、真德不空宗,谓《楞伽经》等;九、相想俱绝宗,谓《维摩经》等;十、圆明具德宗,谓《华严经》等。
《漢語大詞典》:十玄
中国 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 智俨 华严一乘十玄门和 法藏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八讲:“‘十玄’之说,在 智俨 时就有了,为了与 贤首 所提出的相区别, 智俨 的称‘古十玄’, 贤首 的称‘新十玄’。从十玄的结构看,开始表明‘性相’无尽,这是由三性而来,最后则以‘主伴’结尾,说明这些关系之中还是有主次差别的。这两条是古新所同有的。事实上,十玄只是说明缘起的复杂无尽关系而已。”
《漢語大詞典》:法界观(法界觀)
佛教语。《华严经》所说证入“法界”的观法。 中国 佛教华严宗据以立“四法界”观。 宋 王安石 《再答吕吉甫书》:“示及法界观文字,輒留玩读,研究义味也。”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国语辞典》:三性一际(三性一际)  拼音:sān xìng yī jì
佛教用语。中国华严宗的重要观念。三性,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谓虚妄的现象;依他起性谓条件和合而成的现象;圆成实性谓无虚妄分别的实相。「三性一际」指无论是虚妄的现象或实相,都是真如本性随缘而起,真实和虚妄是互相贯通,三性是同一,融通无碍。《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三性一际,举一全收。」
《国语辞典》:华严五祖(华严五祖)  拼音:huá yán wǔ zǔ
佛教华严宗的五位祖师。一为终南杜顺,二为云华智俨,三为贤首法藏,四为清凉澄观,五为圭峰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