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五  拼音:sān wǔ
1.十五日。《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唐。孔颖达。正义:「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又三五十五日而亏阙也。」后多用来指阴历十五日。《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2.三心五噣。心宿三星,噣有五星,故称为「三五」。《诗经。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3.三王五伯。《楚辞。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4.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5.三辰五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唐。司马贞。索隐:「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6.三正五行。《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章怀太子注引宋均曰:「『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际会也。』」
7.约计的少数。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径来到史家庄上。」
《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阳数,《易经》中以⚊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漢語大詞典》:心王
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涅槃经·寿命品》:“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光宅真空,心王之四履;建功无旱,法将之万胜。” 唐 刘禹锡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漢語大詞典》:五贤(五賢)
(1).五位贤臣。指 春秋 晋文公 之臣 狐偃 、 赵衰 、 颠颉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鸿门 赖 留侯 , 重耳 任五贤。”
(2).五位贤臣。指 宋 王十朋 、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传:“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与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述其事。”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昔 路丰 、 舒晋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东后(東后)
(1).东方的诸侯。书·舜典:“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 孔 传:“遂见东方之国君。”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命东后,詔苍冥。” 倪璠 注引史记·封禅书:“东后者,诸侯也。” 唐 李义府 《在雟州遥叙封禅》诗:“东后方肆覲,西都导六师。”
(2).指古代神话中五位天帝之一的东方 青帝 。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青帝云门舞》:“礼东后,奠苍灵。树春旗,命青史。” 倪璠 注:“东后、苍灵,谓东方 青帝 也。”
《漢語大詞典》:五谏(五諫)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 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 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 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季氏 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 曹羈 是也;三曰直諫, 子家驹 是也;四曰争諫, 子反 请归是也;五曰赣諫, 百里子 蹇叔子 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2).五位谏臣。 明 林兰友 与 何楷 及 黄道周 、 刘同升 、 赵士春 称“ 长安 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漢語大詞典》:五数(五數)
(1).五行阴阳变化之数。管子·幼官图:“治和气,用五数,饮於黄后之井。”汉书·律历志上:“五数备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於此矣。”宋史·方技传下·孙守荣:“﹝ 守荣 ﹞遇异人教以风角、鸟占之术,其法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
(2).五位数。隋书·律历志上:“五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漢語大詞典》:法数(法數)
(1).法度术数。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荀子·富国:“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顾初至时,遇在势者横逆,又议法数不合,常恐不免於构陷。”
(2).佛教指按数字对教义的分类,如三界、四谛、五蕴、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五位七十五法等。也称名数。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 安公 谓 世高 似撰《四諦》《十四意》《九十八结》诸经,已见其对 汉 人説经即依法数。”
《漢語大詞典》:南帝
(1).指南海之帝 儵 。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唐 韩愈 《嘲鼾睡》诗:“ 南帝 初奋槌,凿窍洩 混沌 。”
(2).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 赤帝 ,名 赤熛怒 。云笈七籤卷五二:“ 北帝 激电, 南帝 火陈, 东苍 启烛,赫赫雷震。” 宋 欧阳修 《剑联句》:“ 南帝 输火精, 西皇 降金液。”参见“ 五帝 ”。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国语辞典》:勋位(勋位)  拼音:xūn wèi
国家对于有大功者所授与的荣誉。有大勋位、勋一位至勋五位六等,受勋者可以依法领受一定的年金。
《漢語大詞典》:五丞
亦作“ 五承 ”。
(1).指 禹 的五位贤佐: 益 、 稷 、 皋陶 、 垂 、 契 。战国策·齐策四:“ 尧 有九佐, 舜 有七友, 禹 有五丞。” 鲍彪 注:“楚辞,八师三后外,有 益 、 稷 、 皋陶 、 垂 契 。”
(2).泛指贤臣。 南朝 梁 丘迟 《答举秀才启》:“方今八友盈庭,五承在幄。”
《国语辞典》:华严五祖(华严五祖)  拼音:huá yán wǔ zǔ
佛教华严宗的五位祖师。一为终南杜顺,二为云华智俨,三为贤首法藏,四为清凉澄观,五为圭峰宗密。
《国语辞典》:五路财神(五路财神)  拼音:wǔ lù cái shén
民间信仰中能为人招财进宝的五位神仙。为正一玄坛元帅赵公明及其副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也称为「路头神」、「五显财神」。
《漢語大詞典》:南五祖
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师,即 北宋 张用成 (号 紫阳 )、 石泰 (号 杏林 )、 南宋 薛道光 (号 紫贤 )、 陈楠 (号 翠虚 )和 白玉蟾 (号 海琼子 ),与道教全真道的创立者北五祖相对而称。参阅 明 王圻 续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