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门第
昏黑
徭役
理义
等级
狂飙
诗史
骚扰
事行
板荡
大故
太康
阶级
嘉靖
公安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國語辭典》:昏黑  拼音:hūn hēi
光线昏黄黑暗。多指傍晚黄昏时的天色。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时夜已昏黑,虽然聚得些人起来,四目相视,束手无策。」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理义(理義)
(1).公理与正义。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於师友,成於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吕氏春秋·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 高诱 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专指儒家的经义。北史·刘芳传:“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芳 理义精赡,类皆如是。”文献通考·经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説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 戴震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於经学之云乎哉?”
《國語辭典》:等级(等級)  拼音:děng jí
阶级、次第。《商君书。赏刑》:「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国语。楚语上》:「明度量以导之义,明等级以导之礼。」
《國語辭典》:狂飙(狂飆)  拼音:kuáng biāo
1.狂风、暴风。三国晋。陆云〈南征赋〉:「狂飙起而妄骇,行云蔼而芊眠。」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举头庭树豁,狂飙卷寒曦。」
2.如狂风般的疾速前进或上升。如:「股价指数狂飙」、「幸好救护车一路鸣笛狂飙,才将伤患抢救回来。」
《國語辭典》:诗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称唐代诗人杜甫。《新唐书。卷二○一。杜甫传》:「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反映时代,记叙史实的诗篇。《宋诗钞。卷一○五。水云诗钞序》:「诗多纪国亡北徙事,与文丞相狱中倡和作,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
《國語辭典》:骚扰(騷擾)  拼音:sāo rǎo
1.动乱不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2.扰乱使人不安。《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些兵丁果然听了兵官的话,也不出来骚扰了。」
《漢語大詞典》:事行
(1).事迹。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於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北齐书·李希光传:“ 萧轨 、 王敬宝 事行,史闕其传。”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 彦照 之事行,其都凡如此。”
(2).行为;品行。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韩诗外传》卷二:“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光启:“ 唐 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於请謁,号曰精切。”行,旧读xìng。
(3).行事,做事。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
(4).指社会伦理关系。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 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國語辭典》:板荡(板蕩)  拼音:bǎn dàng
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二篇,讽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后用作乱世的代称。《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王粲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唇,乘閒电发。」也作「版荡」。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緇之。” 郑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唐 李白 《明堂赋》:“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气之结空。”
分類:太古
《國語辭典》:太康  拼音:tài kāng
1.太平安康。唐。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人名。夏朝第三位君主。启之子,因荒游无度,为有穷国君后羿所逐,遂失其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3.晋朝武帝之年号(西元280~289)。
《國語辭典》:阶级(階級)  拼音:jiē jí
1.阶梯的层级。如:「这阶梯一共有几个阶级?」
2.官位薪俸的等级。《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下。边让》:「天授逸材,聪明贤智,阶级名位,亦宜超然。」
3.社会成员依职业属性、经济收入、生活水准、利益与价值观相近而形成的不同群体,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等。
《國語辭典》:嘉靖  拼音:jiā jìng
1.以美好的教化平定安服。《书经。无逸》:「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2.明世宗的年号(西元1522~1566)。
《國語辭典》:公安  拼音:gōng ān
1.公共的安宁。中国大陆称社会整体的治安,如公共秩序、财产、公民权力等为公安,也指其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职能与警察局相近,如:公安局、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
2.县名。位于湖北省南部边境。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属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