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横流(橫流)  拼音:hèng liú
1.水四处漫溢的样子。《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2.形容涕泪纵横交流。《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于是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
3.比喻灾祸、动乱。唐。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复宗社于坠地,救涂炭于横流。」
《國語辭典》:海波  拼音:hǎi bō
海浪。如:「海波汹涌」。唐。方干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诗:「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漢語大詞典》:群飞(羣飛)
(1).齐飞;成群地飞。 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三:“鱼龙瀺灂,山鸟羣飞。” 晋 潘岳 《射雉赋》:“涉青林以游览兮,乐羽族之羣飞。”
(2).喻动乱。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绎,海水羣飞。” 李善 注:“海水,喻万民;羣飞,言乱。”隋书·炀帝纪上:“拯羣飞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北史·尒朱荣传论:“四海嚣然,已有羣飞之渐。”
(3).喻群小。 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
《國語辭典》:纷扰(紛擾)  拼音:fēn rǎo
混乱、凌乱。《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交易纷扰,百姓不宁。」《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
《國語辭典》:骚动(騷動)  拼音:sāo dòng
扰乱不安。《孙子。用閒》:「日费千金,内外骚动。」《三国演义》第六回:「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
《國語辭典》:扬波(揚波)  拼音:yáng bō
1.掀起波涛。《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2.比喻情绪高起。唐。韩愈 高君画赞:「君子温闲,骨气委和。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國語辭典》:骚屑(騷屑)  拼音:sāo xiè
1.扰乱不安。唐。杜甫〈喜雨〉诗:「农事都已休,兵戊况骚屑。」唐。刘禹锡〈秋声赋〉:「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2.拟声词。形容风声。《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國語辭典》:俶扰(俶擾)  拼音:chù rǎo
1.扰乱。《书经。胤征》:「沉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
2.骚乱。《宋史。卷四○二。安丙传》:「今蜀道俶扰,未宽顾忧,朕起卿燕间,付以方面,而卿忠于报国,谊不辞难。」
《國語辭典》:变动(變動)  拼音:biàn dòng
1.移动、改变。《易经。系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礼。春官宗伯。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2.不寻常的举动或事故。《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三国魏。卫觊 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漢語大詞典》:乖乱(乖亂)
(1).变乱;动乱。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诸侯乖乱, 楚 必大奔。” 汉 贾谊 《治安策》:“ 秦 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隋书·天文志中:“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
(2).反常。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 魏太史 屡奏天文乖乱。” 清 戴震 《原善》卷中:“当其气无乖乱,莫不衝虚自然也。”
(3).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清史稿·傅喇塔传:“諭责 富善 乖乱,夺爵。”
《漢語大詞典》:乱危(亂危)
动乱;不安定。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晋》:“乱危之国,不可涉域。”
《漢語大詞典》:崩乱(崩亂)
犹动乱。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幽 厉 昔崩乱, 桓 灵 今板荡。”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比一旦崩乱,将母则弃妻,挈妻则掷女,屈身孤篷之底。”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靡乱(靡亂)
动乱。 老舍 《柳屯的》:“战事是必不可避免的……没有大靡乱,是扫不清咱们这个世界的污浊的。”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淆荡(淆蕩)
动乱。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惟时诸矦,上脱下竞,图服淆荡,实缀仁圣。”
分類:动乱
《漢語大詞典》:倾回(傾回)
(1).指动乱。后汉书·董卓传赞:“矢延王輅,兵缠魏象。区服倾回,人神波荡。”
(2).谓言辞曲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是以 子长 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回,意归义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