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汹汹
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國語辭典》:骚扰(騷擾)  拼音:sāo rǎo
1.动乱不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2.扰乱使人不安。《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些兵丁果然听了兵官的话,也不出来骚扰了。」
《國語辭典》:心旌  拼音:xīn jīng
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比喻人心神不宁,如摇晃的旌旗一般。如:「心旌摇惑」。
《漢語大詞典》:蜩螗
亦作“ 蜩螳 ”。
(1).蝉的别名。 汉 焦赣 《易林·谦之解》:“蜩螗欢喜,草木嘉茂。” 晋 陆云 《寒蝉赋》:“容丽蜩螗,声美宫商。”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二:“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閒眠宿处深。”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二:“蜩螳千万沸斜阳,蛙黽无边聒夜长。”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诗之一:“无限蜩螗齐沸了,又携儿辈踏清秋。”
(2).比喻喧闹、纷扰不宁。 清 赵翼 《耳聋》诗:“世务纷蜩螗,聆之本何益。”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国会初开幕,党争正蜩螗。” 庐隐 《海滨故人》四:“以年来国事蜩螗,固为有心人所同悲,但吾辈则志不在斯。”参见“ 蜩螗沸羹 ”。
《國語辭典》:蜩螗沸羹  拼音:tiáo táng fèi gēng
饮酒号呼之声如蝉鸣,笑语之声如汤沸羹熟。语本《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后比喻议论喧腾,纷乱不宁。《清史稿。卷四七二。陆润庠传》:「上年资政院开议,竟至戟手漫骂,藐视朝廷。以辩给为通才,以横议为舆论,蜩螗沸羹,莫可究诘。」
《漢語大詞典》:戎夷
(1).戎和夷。古民族名。泛指少数民族。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若不远仗天威力, 河 湟 必恐陷戎夷。” 明 李贽 《覆梅客生书》:“士民仰 盖公 之卧治,戎夷赖 李牧 之在边。”
(2).谓艰险不宁。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駑怯偷生,自窜蛮貉。”
《國語辭典》:嚣然(囂然)  拼音:xiāo rán
1.饥饿的样子。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2.不安的样子。《三国志。卷六四。吴书。孙峻传》:「多所刑杀,百姓嚣然。」
3.傲慢轻狂的样子。《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國語辭典》:劻勷  拼音:kuāng ráng
急迫不安的样子。唐。韩愈 刘统军碑:「蔡卒幸丧,围我许郛。新师不牢,劻勷将逋。」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匡勷。」
《漢語大詞典》:腾沸(騰沸)
(1).水翻腾涌出貌。 唐 李德裕 《灵泉赋》:“凡别墅五六,皆谓之平泉,实发源于此。观其涌不腾沸,淡然冽清,冬温夏寒,明媚可鑑。”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水》:“言瀑布者颠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瀼腾沸,喷溅漂流。”
(2).指液体在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上下翻腾,产生气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叟奔入,则酒沸火腾……持向 安 曰:‘贪此生涯(扎紫姑)致酒腾沸。’”
(3).形容情绪十分激动。 清 谭嗣同 《致刘淞英书》:“不得已而强之,则血涌筋粗,百脉腾沸,岌乎无以为继。”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4).比喻兴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世歷二 汉 ,朱紫腾沸,芟夷譎诡,糅其雕蔚。”
(5).形容人声喧腾。旧唐书·卢杞传:“臣昨者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迴宸睠,用快羣情,至今拳拳,未奉圣旨,物议腾沸,行路惊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 许地山 《公理战胜》:“我们底声音常是沦没在腾沸的人海里。”
(6).形容动荡不宁。后汉书·荀彧传:“自迁帝 西京 , 山 东腾沸。”
《漢語大詞典》:争桑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 楚 边邑 卑梁氏 之处女与 吴 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 吴 之边邑。 吴王 怒,故遂伐 楚 ,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黄人 《〈清文汇〉序》:“ 道 咸 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争,不礼让。 宋 陆游 《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國語辭典》:版荡(版蕩)  拼音:bǎn dàng
乱世。《晋书。卷四。惠帝纪》:「生灵版荡,社稷丘墟。」也作「板荡」。
《漢語大詞典》:喧动(諠動)
(1).喧哗骚动,不宁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諠动不坐。”
(2).聒噪鼓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齐 之季世,多以财货託附外家,諠动女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其弟 四六 者,輒衣赭服,传宣諠动。”
《國語辭典》:徨徨  拼音:huáng huáng
彷徨无主的样子。《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分類:不宁
《國語辭典》:汹动(洶動)  拼音:xiōng dòng
喧扰骚动。《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聊斋志异。卷一。偷桃》:「忽有一人率披发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动,亦不闻为何语。」
分類:喧扰不宁
《國語辭典》:诶诒(誒詒)  拼音:xī yí
闷闷不乐的样子。《庄子。达生》:「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
《漢語大詞典》:脏躁症(臟躁症)
中医病名。主要症状为神躁不宁,哭笑无常。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臟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要这么大叫,可见不平之极了,倘不豫先知道性别,是会令人疑心生了脏躁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