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正(無正)
(1).谓没有正确的。国语·晋语四:“ 管仲 殁矣,多谗在侧。谋而无正,衷而思始。” 韦昭 注:“无正,无正从也。”
(2).无人评正是非。《楚辞·严忌〈哀时命〉》:“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朱熹 集注:“无正,言无人能知己之贤,而平其是非也。”
《國語辭典》:閒话(閒話)  拼音:xián huà
1.无关紧要的话,随便说的话。《三国演义》第六○回:「饮酒间,玄德只说閒话,并不提起西川之事。」《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臧蓼斋办了一桌齐整菜,恭恭敬敬,奉坐请酒,席间说了些閒话。」
2.随意聊天谈话。《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我家与你相近,不耐烦时,就过来閒话。」
3.评论的言语。《红楼梦》第九回:「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閒话。」
《漢語大詞典》:訚訚
1.说话和悦而又能辩明是非之貌。
2.盛貌。
3.犬吠声。誾,用同"狺"。
4.高大貌。誾,通"言"。
《漢語大詞典》:枉直
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于公 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 关 陕 兵祸,渐不可知。” 章炳麟 《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分類:是非好坏
《國語辭典》:明断(明斷)  拼音:míng duàn
明确的判断是非。《后汉书。卷三一。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國語辭典》:迷惑  拼音:mí huò
1.不明事理、胸无所主。《荀子。大略》:「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
2.无法弄清楚。《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3.使人迷惑。《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
《漢語大詞典》:圆机(圓機)
(1).犹环中。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 成玄英 疏:“圆机,犹环中也。执於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於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陈鼓应 注引 李勉 曰:“亦犹《齐物论》‘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之意。‘执而圆机’,谓执汝圆形之机件以相转不息,忘去是非。”
(2).指见解超脱,圆通机变。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安得圆机之士,与之共言九流哉!” 宋 文天祥 《集杜诗·〈刘沐〉序》:“沉实有谋,圆机应物。”参见“ 环中 ”。
《國語辭典》:环中(環中)  拼音:huán zhōng
1.圆环的中心。比喻空虚而无是非的境界。《庄子。内篇。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史臣曰》:「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
2.范围之内,掌握之中。《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糜以长算,制之环中。」
《國語辭典》:辨正  拼音:biàn zhèng
辨明是非,改正谬误。如:「这篇作文的错字连篇,非得一一辨正不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隋书。卷二。高祖纪下》:「自晋氏播迁,兵戈不息,雅乐流散,年代已多,四方未一,无由辨正。」
《國語辭典》:质问(質問)  拼音:zhí wèn
1.诘问、责问。《红楼梦》第六○回:「小蹄子,你走罢。俗语:『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我。」
2.质疑询问。《新五代史。卷三一。周臣传。郑仁诲传》:「每事有疑,即从仁诲质问,仁诲所对不阿,周太祖益奇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
《國語辭典》:论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论说道理,逻辑学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则辩證正误的方法。《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谏说论理之臣闻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
2.照道理说。《红楼梦》第二九回:「论理,我比不得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论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该先到他家相见订交。」
《漢語大詞典》:倒植
(1).倒;倒置。谓将事物的首尾、上下、顺序、性质、是非、地位等颠倒过来,与正常情况相反。庄子·外物:“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古者,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二 汉 虽议和亲,然礼亦不至均。今若是,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顾其国号 契丹 足矣。”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若隐忍不言,将使忠邪混淆,是非倒植,卒致国是不定,政本动摇,非细故也。”
(2).倒装,修辞方法之一。有意识地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章炳麟 《文学说例》:“倒植者,若书·禹贡言‘祇臺德先’……即‘先祇臺德’也。”
《漢語大詞典》:交斗
见“ 交鬭 ”。
《國語辭典》:武断(武斷)  拼音:wǔ duàn
1.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直。《史记。卷三○。平准书》:「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断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2.主观轻率地判断。如:「在没有调查清楚前,不可武断下评论。」
《國語辭典》:诉讼(訴訟)  拼音:sù sòng
法律上指因私权不获履行、受到侵害、或其他事项争执不能解决时,请求司法机构本于司法权,依法裁判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识性(識性)
审察事物、判别是非的禀性。晋书·傅咸传:“ 咸 字 长虞 ,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北史·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代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余尝以 江 之所为,虽不得自齿,然其识性卓超有过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