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1,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发明
平明
昭昭
了了
照会
了然
澄澈
灿然
昭晰
清洁
明降
明了
明晓
晓得
通彻
《國語辭典》:发明(發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识力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2.创造性的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老残游记》第九回:「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3.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这项发明,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國語辭典》:平明  拼音:píng míng
天刚亮的时候。南朝梁。江淹〈杂体诗。谢临川〉:「平明登云峰,杳与庐霍绝。」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國語辭典》:昭昭  拼音:zhāo zhāo
明白显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若非天道昭昭,险些儿死于非命。」
《國語辭典》:了了  拼音:liǎo liǎo
1.聪明慧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明白、清楚。如:「不甚了了」。唐。李白 秋浦歌:「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3.清理。如:「了了亏空。」
4.语尾助词。有非常之意。如:「白了了」。
《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國語辭典》:了然  拼音:liǎo rán
清楚、明瞭。唐。白居易〈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将军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也作「瞭然」。
《國語辭典》:瞭然  拼音:liǎo rán
清楚、明瞭。如:「这件事情谁是谁非,他早就瞭然于心。」也作「了然」。
《國語辭典》:澄澈  拼音:chéng chè
清澈、明亮。晋。王献之 杂帖:「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唐。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國語辭典》:灿然(燦然)  拼音:càn rán
形容光彩明亮。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花边水际,灯烛灿然。」《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
《漢語大詞典》:昭晰
(1).清楚;明白。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戴幼起》:“既推独车,復表其上,为其饰伪,良亦昭晰。”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清明开晓镜,昭晰辨秋毫。”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而有实者,亦既昭晰无疑,优游有餘矣。”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萧绎 所詮,尤为昭晰。”
(2).光亮,光耀。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美玉昭晰以曜暉,明珠灼灼而流光。”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固以纷纶国牒,昭晰家声。”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羣方之幽黝。”
《國語辭典》:清洁(清潔)  拼音:qīng jié
1.洁净不受污染。三国。魏。阮籍〈清思赋〉:「沐洧渊以淑密兮,体清洁而靡讥。」《红楼梦》第六十八回:「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
2.廉洁。《韩非。外储说左下》:「辩察于辞,清洁于货,习人情,夷吾不如弦商。」《南史。卷二十四。王镇之传》:「在官清洁,妻子无以自反,乃弃家致丧还上虞旧基。」
3.明白清楚。《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寿儿被太守句句道著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口内如吃子一般,半个字也说不清洁。」
《國語辭典》:明降  拼音:míng jiàng
1.明白指出。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欲待对官人说个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这里自斟量,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这杀人的要见伤,做贼的要见赃,犯奸的要见双。」
2.圣旨。《水浒传》第二七回:「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國語辭典》:明了  拼音:míng liǎo
1.清楚知道或了解。如:「你的意思我明了,就这样办吧!」元。王恽〈送焦和之〉:「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2.清晰、明白。《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华佗》:「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
《國語辭典》:明晓(明曉)  拼音:míng xiǎo
1.明白知晓。《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明晓得乡里人是不懂得什么的,也只好随时劝导。」
2.明天太阳刚出来的时刻。如:「明晓,就是大家分手的时候。」
《國語辭典》:晓得(曉得)  拼音:xiǎo de
知道、明白。如:「请您放心,我晓得轻重利害,不会贸然行事。」《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庄绍光坐在车里,半日也说不出话来;也不晓得车外边这半会做的是些甚么勾当。」
《國語辭典》:通彻(通徹)  拼音:tōng chè
贯通明晓。《管子。明法解》:「闻祸福之事不通彻,人主迷惑而无从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无一样不讲究,无一样不通彻。」
《漢語大詞典》:通侯
爵位名。《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鲍彪 注:“彻侯, 汉 讳 武帝 作‘通’,此亦 刘向 所易也。”汉书·高帝纪下:“通侯诸将,毋敢隐朕。”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常闻 荆 渚通侯论,果遂 吴 都使者传。”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三:“栽花种树,扫地烹茶,絶无一点贵介通侯气态。”参见“ 彻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