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无(虛無)  拼音:xū wú
1.太空、天空。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2.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國語辭典》: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國語辭典》:武断(武斷)  拼音:wǔ duàn
1.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直。《史记。卷三○。平准书》:「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断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2.主观轻率地判断。如:「在没有调查清楚前,不可武断下评论。」
《國語辭典》:虚骄(虛驕)  拼音:xū jiāo
肤浅而骄傲。如:「他为人虚骄,使人厌恶。」
《國語辭典》:偶像  拼音:ǒu xiàng
1.以土木金属或其他材料所制的神佛塑像。如:「基督教是禁止祭拜偶像的。」
2.比喻崇拜的对象。如:「他一直是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
《漢語大詞典》:吠形
狗见形影而吠。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 武清侯 石亨 等诬大学士 王文 、大司马 于谦 等迎代之罪,都给事中 王镇 等,亦皆吠形,至有‘誓不同朝’之语。”参见“ 吠形吠声 ”。
《國語辭典》:吠形吠声(吠形吠聲)  拼音:fèi xíng fèi shēng
一只狗看见人吠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比喻世人不辨真伪,盲目附和传说。也作「吠影吠声」。
《國語辭典》:迷信  拼音:mí xìn
1.对神仙鬼怪的盲目信仰。如:「对鬼怪神仙的畏惧与崇拜,已被科学證明为迷信的一种了。」
2.泛指缺少科学论證基础的信仰。如:「不能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并不等于真理。」
《漢語大詞典》:冒袭(冒襲)
(1).冒名承袭。梁书·武帝纪上:“是以冒袭良家,即成冠族,妄脩边幅,便为雅士。”
(2).盲目承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吕公 爱其制度之密,而伤 唐 人冒袭。”
《漢語大詞典》:瞎跑
(1).无目标地乱走。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无论如何不能在街上瞎跑了。她要转去看看她朋友,向她解释,向她道歉。”
(2).比喻盲目地跟随别人。 茅盾 《无题》一:“她一定不能很柔顺地跟住了丈夫的‘空想’瞎跑。”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可见在生活中,都是依赖的分子,随着一两个领袖在那里瞎跑。”
《國語辭典》:盲从(盲從)  拼音:máng cóng
不辨是非,毫无主见的附和他人。如:「要有定见,不要盲从。」
《漢語大詞典》:盲书(盲書)
盲目刻写;胡乱刻写。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响搨磨苍蘚,盲书补白莲。”
《漢語大詞典》:摘埴索涂(摘埴索塗)
盲人以杖点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为。 严复 《救亡决论》:“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岩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忘趋避。”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
《國語辭典》:随大流(隨大流)  拼音:suí dà liú
跟著大多数人说话或做事。如:「这事儿你可要想仔细,别随大流!」也作「随大溜」。
《國語辭典》:瞎七瞎八  拼音:xiā qī xiā bā
胡乱说话、做事。《荡寇志》第二七回:「每日高世德也要落签押房一次,瞎七瞎八的也算看稿,并不晓得甚么案件,胡乱画个行字。」
《漢語大詞典》:瞎天盲地
方言。形容不辨方向,行动盲目。《何典》第十回:“近地里又弄得断絶人烟,无处访问,心里着急,只得瞎天盲地各处去追寻。”
《漢語大詞典》:瞎路
指盲目摸索的道路。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个人走瞎路事小,人是个社会动物;这是我在起步的时刻所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