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德意志第三帝国
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國語辭典》:柏林  拼音:bó lín
Berlin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跨奥得河支流史普利河。为德国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别由美、苏、法、英四联盟国分区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以苏联管辖的东柏林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区主权才归还德国,成为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國語辭典》:超人  拼音:chāo rén
1.具有超越常人能力的人。如:「我又不是超人,那有可能独自完成所有的工作。」
2.尼采所提出的人类理想偶像。参见「超人论」条。
3.文抄公。因「超」与「抄」同音,现今校园中流行以「超人」讥讽常抄袭他人作业笔记的人。
《国语辞典》:海龙(海龙)  拼音:hǎi lóng
动物名:(1)爬虫类,其化石产于英、法、德国的侏罗纪。(2)杨枝鱼的别名。参见「杨枝鱼」条。
《国语辞典》:歌德  拼音:gē dé
人名。(西元1749~1832)德国诗人、小说家兼剧作家。曾在莱比锡大学读法律,后为律师,并任威玛公国的首相。生平勤于写作,著书一百二十册,以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最有名。也译作「哥德」。
《国语辞典》:健行  拼音:jiàn xíng
以徒步方式,到郊外旅游的活动。此种活动起源于西元一九○一年德国费施尔中学,后流行于世界各地。
《国语辞典》:萨尔(萨尔)  拼音:sà ěr
Saar
地名。位于德国莱因省西南,南接法国,西邻卢森堡,境内以产煤和钢铁著名,曾为德法两国长期争夺的目标。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州。
《漢語大詞典》:女妖
德国民间传说中的妖精,有关它的样子的说法很多,但一般都说它像个女人或一半像人,一半像鱼,住在美丽的水晶宫里,对人很不友善。例如:缭绕不散,尖锐刺目,伤感扰人,有如女妖叫声,有如气笛长鸣。
施行妖术的女人。例如:听说一个老女妖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鸽子。
西方传说中有九个小妖陪伴的妖精
男人在睡梦中与他性交的妖魔
《国语辞典》:宾士(宾士)  拼音:bīn shì
德国制的汽车品牌名,在国内被视为高级车的代表。为德语benz的音译。如:「存钱换辆宾士车,是他努力工作最大的动力。」
《国语辞典》:蔡司  拼音:cài sī
德国光学技师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德国东部所设立的一家享誉国际的镜片制造公司,并以蔡司为其产品的名称。蔡司为德语Zeiss的音译。
《国语辞典》:康德  拼音:kāng dé
Immanuel Kant
人名。(西元1724~1804)德国哲学家,结合理性主义及经验论,而树立所谓批判哲学,被视为西方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判断力批判》。
《国语辞典》:希特勒  拼音:xī tè lè
Adolf Hitler
人名。(西元1889~1945)德国国社党领袖,西元一九三三年取得政权,任内阁总理,后被举为总统。逞强黩武,兼并弱小,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自杀,德国遂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
《国语辞典》:汤若望(汤若望)  拼音:tāng ruò wàng
Joannes Adam Schall von Bell
人名。(西元1591~1666)德国天主教耶稣会教士,精于历算之学。明末来华传教,熟习中文,入清为钦天监监正,变更历法,为我国用新历法之始。著有历法西传、新法表异等书。
《国语辞典》:汉堡(汉堡)  拼音:hàn bǎo
1.城市名。(Hamburg)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的下游。有设备优良的海港,商业繁盛,贸易以咖啡、棉花、酒类为大宗,炼油、造船、汽车工业均很发达,是德国第一大港。
2.一种在圆形面包内夹碎牛肉饼的三明治。为英语hamburger的音译。今则常以鸡肉、猪肉饼为之。
《國語辭典》:多瑙河  拼音:duō nǎo hé
Danube River
河川名。在欧洲中部,为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曲折东南流,经奥地利、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多个国家,于罗马尼亚注入黑海。西元一八五六年签订巴黎和约后,开放为公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