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旧教(舊教)  拼音:jiù jiào
1.旧有的训诲。《淮南子。泛论》:「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
2.天主教。以别于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所产生的基督教。
《國語辭典》:法王  拼音:fǎ wáng
1.佛陀。旧称佛为法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二》:「众生种种恐怖苦,法王智光悉救济。」
2.道教称天尊。
3.称罗马教皇。
《漢語大詞典》:教民
(1).教育人民。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2). 清 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 中国 人。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徐特立 《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那时候,不仅外国人在 中国 犯了法可以不受 中国 法律的制裁,就连教民也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为非作歹,法律不敢过问。”
《國語辭典》:瞻礼(瞻禮)  拼音:zhān lǐ
1.瞻仰礼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每日清晨,在神堂前过,只在门外略略瞻礼,叫小童进去炷香完事。」
2.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除星期日为主日外,其馀六天,依序称为「瞻礼二」、「瞻礼三」……。
《國語辭典》:正教  拼音:zhèng jiào
1.政治教化。《晋书。卷三六。卫瓘传》:「展以为恐伤正教,并奏除之。」
2.正统的教派。
3.基督教的一派。十一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也随著分裂为两部。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主的东部教会自命为「正宗的教会」,故称为「正教」。也称为「东正教」。
《漢語大詞典》:古经(古經)
(1).古文经书。指用 秦 以前的文字写的经籍。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后汉书·儒林传·董钧:“ 玄 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春秋古经》就是《左氏传》《经》,因为它原来是古代文字写的,所以称它为‘古经’。”
(2).指《旧约圣经》。即《旧约全书》。天主教称 耶稣 以前的犹太教为古教,《旧约圣经》从古教继承而来,故在 中国 的天主教称《旧约圣经》为古经。
《國語辭典》:教士  拼音:jiào shì
1.受过教练的士兵。《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2.基督教的传教者。《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忽听报称有教士黎大人拜会,制军不好不见,只得请客厅,寒暄一番。」
《國語辭典》:新教  拼音:xīn jiào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因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各教派的统称。
《國語辭典》:修士  拼音:xiū shì
1.操行纯洁之士。《韩非子。孤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
2.天主教中修道的男子。
《國語辭典》:天主  拼音:tiān zhǔ
1.南朝宋时呵罗单国称宋帝为「天主」。《宋书。卷九七。夷蛮传。呵罗单国传》:「扬州城无忧天主,悯念群生,安乐民人」
2.佛经称诸天之帝为「天主」。
3.天主教徒称上帝为「天主」。
《漢語大詞典》:尼寺
(1).尼姑所住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尼寺:“《僧史略》曰:‘ 东晋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盖尼寺之起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明悬尼寺:“ 明悬尼寺 , 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彼之热心,先注於宗教。十一岁得请於父母,入尼寺,以学教理者一年。”
《國語辭典》:主教  拼音:zhǔ jiào
天主教的高级神职人员。由教廷派任,直接隶属教宗,掌理各地区教会的教务,管辖神父及教友。如:「枢机主教」。
《國語辭典》:教父  拼音:jiào fù
1.教师。《老子》第四二章:「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初世纪时,融通希腊学说与基督信仰的学者,被教会封为「教父」。分为希腊教父与拉丁教父。
3.天主教、正教及某些新教宗派,行洗礼时为受洗者设置的男性保證人和监护人。
4.黑社会的领导者。
《國語辭典》:神权(神權)  拼音:shén quán
神所赋予,绝对不可侵犯的权力。专制时代的帝王,常持此说以为其统治作辩护。
《国语辞典》:代母  拼音:dài mǔ
天主教的洗礼仪式中,答应照顾领洗者灵魂的女性,未来她必须如母亲般指导领洗者的教礼及解决领洗者生活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