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两台(兩臺)
(1).指 唐 武则天 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 清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禅讽:“﹝寺僧 大汕 ﹞常攒眉而言两臺延召之频,三司应酬之密,六时并无暇逸。”
《漢語大詞典》:宣行
(1).普遍施行。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乃布愷悌,流惠和;慕 唐叔 之野棠,思 王遵 之印策;赋政造次,德化宣行。”
(2).传布;流布。南史·梁纪下·元帝:“﹝帝﹞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絶…… 梁王 詧 遣尚书 傅準 监行刑,帝谓之曰:‘卿幸为我宣行。’ 準 捧诗,流泪不能禁,进土囊而殞之。”
(3).宣布和施行王命。旧唐书·萧瑀传:“比每受一敕,臣必勘审,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
《國語辭典》:明令  拼音:míng lìng
公开发布或明文宣布的命令。《晋书。卷六九。戴若思传》:「奉诵明令,慷慨下风,谓宜以三时之隙渐就修建。」
《漢語大詞典》:昭布
明白地宣布;公布。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昭布於公侯卿士,莫不称万岁者三。” 明 宋濂 《送吕仲善采史序》:“舖张上德,以昭布四方、垂诸无穷者,史臣之事也。”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一味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谣言。”
《漢語大詞典》:和令
(1).和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长豫 幼便和令。”
(2).和谐畅适。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或予政之抑塞和令,开洩闭藏耶?”
(3).宣布节令时禁。和,通“ 宣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郑玄 注:“令,谓时禁也。”
《漢語大詞典》:设象(設象)
(1).犹悬象。设立、宣布法令。国语·齐语:“ 管子 对曰:‘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韦昭 注:“设象,谓设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礼:‘正月之吉,悬法於象魏,使万民观焉,挟日而敛之。’所以为民纪纲也。”
(2).用形象的譬喻。《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吕延济 注:“因形势以设比象,故易改观。”
(3).设置形象。 宋 刘敞 《土牛行》:“立春自昔为土牛,古人设象今人愁;岂有范泥作头角,便可代天熙九畴。”
《國語辭典》:公布  拼音:gōng bù
1.把法律或命令公告周知。
2.向公众揭示某种事实。如:「他作奸犯科的罪行,被新闻界公布开来。」也作「公布」。
《漢語大詞典》:宣赦
宣布赦书。 唐 王建 《宫词》之十一:“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再拜齐。”《元典章·礼部一·迎送》:“外路官员如遇圣节、元日詔赦、并各官受宣赦礼数,开申前去,外有合行礼数,逐旋讲究,申覆乞照验事备,呈中书省照验施行。”
分類:宣布
《國語辭典》:司铎(司鐸)  拼音:sī duó
1.古代宣扬教化、颁布政令时击铎警众,故称主持教化的人为「司铎」。《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和树表,司铎授钲。」也称为「秉铎」。
2.对天主教东正教神职人员的尊称。
3.鲁国宫殿的名称。《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铎火。」
4.复姓。周时有司铎射,为鲁国大夫。
《漢語大詞典》:申禁
谓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 管仲 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
《國語辭典》:开奖(開獎)  拼音:kāi jiǎng
公布中奖号码、名单、奖项等。如:「乐透彩券即将开奖,彩券行前大排长龙。」
《漢語大詞典》:宣授
(1).宣布和授予。 汉 焦赣 《易林·临之噬嗑》:“钦敬昊天,历象星辰,宣授民时,阴阳和调。”
(2).指用皇帝制书的形式委命官职。新唐书·刘栖楚传:“帝问:‘向廷争者在耶?’以諫议大夫召。未几,宣授刑部侍郎。故事,侍郎无宣授者, 逢吉 喜助己,故不次任之。”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
(3).传授。晋书·隐逸传·杨轲:“﹝ 杨軻 ﹞虽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
《漢語大詞典》:陈布(陳布)
(1).公布,宣布。《书·益稷》“敷纳以言” 孔 传:“帝举是而用之,使陈布其言,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
(2).排列;陈列。 唐 王度 《古镜记》:“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遶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布。” 唐 裴铏 《传奇·文箫》:“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幕:“ 聂嫈 [自篮中取供物陈布,并取出洞箫一枝]:哦呀,你把洞箫都带来了吗?”
《国语辞典》:考堂  拼音:kǎo táng
1.旧时宣布官吏考核结果的场所。《新唐书。卷一三二。柳芳传》:「会尚书省应考绩事,元日陈贡棐,集于考堂,唱其考第,进贤以兴善,简不肖以黜恶。」
2.核计朝廷财务出纳的厅堂。《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传上。李林甫传》:「博济亦憸薄自肆,为户部郎中,部有考堂,天下岁会计处。」
《國語辭典》:告罪  拼音:gào zuì
1.面对面交际时的客套话,通常会有自谦的意思。《红楼梦》第四三回:「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2.陈述罪状。《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