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安  拼音:bù ān
1.心里过意不去。《儒林外史》第九回:「四公子道:『我们兄弟们都不在家,有甚好处到你老人家?却说这样的话,越说得我们心里不安。』」
2.不高兴、不愉快。《三国演义》第四六回:「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
3.不舒服、不舒适。《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閒乎?」《西游记》第九回:「张氏身体忽然染病,与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调养两日再去。』」
4.不甘心于某种景况。如:「阿毛从来就不安于她那低微的地位,不认为自己的命运生来不如人。」
《國語辭典》:下情  拼音:xià qíng
1.民情。《管子。明法》:「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汉书。卷八。宣帝纪》:「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2.对尊者表白时,称自己的情况或心情的谦辞。《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临表悚战,犹惧未允,不任下情云云。」《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而臣顿有二处住止,下情所窃未安。」
《漢語大詞典》:谢过(謝過)
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左传·襄公三十年:“ 赵孟 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史记·鲁周公世家:“ 齐 欲袭 鲁君 , 孔子 以礼歷阶,诛 齐 淫乐, 齐侯 惧,乃止,归 鲁 侵地而谢过。”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太和先生 者,姓 王氏 ……有争讼,先生出片言,莫不词穷,唯唯谢过者。”
《國語辭典》:敬谢(敬謝)  拼音:jìng xiè
1.谢绝。《史记。卷九七。陆贾传》:「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2.恭敬的道谢。
3.表示不敢接受的客气话。如:「敬谢不敏」。
分類:人表歉意
《漢語大詞典》:遥谢(遥謝)
(1).遥问。 晋 张翼 《赠沙门竺法頵》诗之二:“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
(2).在远处表示歉意。《水浒后传》第二三回:“ 康王 登坛受命,慟哭遥谢二帝,尊 钦宗 为 孝慈渊圣皇帝 。”
(3).在远处表示感谢的心意。 清 杨潮观 《西塞山渔翁封拜》:“只是圣德如天,其奈臣心如水。替我老朽,遥谢至尊。”
《國語辭典》:搅扰(攪擾)  拼音:jiǎo rǎo
叨扰、捣乱。《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将关公家属另养别宅,不许閒人搅扰。」《西游记》第二○回:「且把他绑在后园定风桩上,待三五日,他两个不来搅扰。」
《國語辭典》:失敬  拼音:shī jìng
待人不周,有失礼数。多为对人自责疏忽的客套话。《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儒林外史》第八回:「王惠道:『原来是蘧老先生的令公孙,失敬了。』」
《漢語大詞典》:伸谢(伸謝)
表示歉意。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幽求 闻之,拂衣而出。 卢令 遽下堦捉 幽求 衣,伸谢之, 幽求 竟去。”
分類:歉意
《国语辞典》:致歉  拼音:zhì qiàn
表示歉意。如:「我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向大家致歉。」
分类:歉意
《國語辭典》:告罪  拼音:gào zuì
1.面对面交际时的客套话,通常会有自谦的意思。《红楼梦》第四三回:「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2.陈述罪状。《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國語辭典》:定害  拼音:dìng hài
1.打扰、搅扰。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每日定害姑姑,多承雅意。」《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况且吃了这几年安逸茶饭,定害庵中,心中过意去。」也作「定当」。
2.受苦、委屈。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四出:「此间小洞中,索是定害娘子。」也作「定当」。
《國語辭典》:道歉  拼音:dào qiàn
向人表示歉意。如:「他为自己的莽撞行为,向她道歉,希望得到她的原谅。」
《國語辭典》:对不起(對不起)  拼音:duì bù qǐ
对人表示抱歉。《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也觉对不起人家了。」也作「对不住」。
《國語辭典》:诳驾(誑駕)  拼音:kuáng jià
谦称自己疏于招待的客气话。《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