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0,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正一
青精
丹田
释老
五龙
小劫
灵符
金庭
西华
天魔
金坛
胎仙
坎离
玉阙
高真
《漢語大詞典》:正一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南朝 齐 顾欢 《夷夏论》:“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高谈正一,则古之 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 维摩詰 。” 南唐 谭峭 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 东汉 张陵 所创。传说 太上老君 亲授 张陵 《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 张陵 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后 张陵 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 唐 宋 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事 潘师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导引、服饵之术。 师正 特赏异之,谓曰:‘我自 陶隐居 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元史·释老传·张与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善能书符遣将,剖断人间祸福。”
《漢語大詞典》:青精
(1).星名。《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青精翼紫軑,黄旗映朱邸。” 李周翰 注:“青精,星也。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
(2).道教认为木星中的九 青帝 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门内 青帝 ,或号 青灵之公 ,或号 青真 ,或号 青精 ,或号 青帝君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
(3).青睛。南史·徐陵传:“﹝ 徐陵 ﹞目有青精,时人以为聪慧之相也。”
(4).植物名。一名南天烛,又称墨饭草。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 宋 苏轼 《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黄公 献紫芝, 赤松 馈青精。”
(5).指青精饭。 宋 陆游 《星坐道室有感》诗:“一钵青精便有餘,世间万事总成疎。” 钱仲联 注:“青精,青精饭,道家所食。”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南烛草:“青精……又曰墨饭草,以其可以染黑饭也。故黑饭亦名青精。”
《國語辭典》:丹田  拼音:dān tián
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西游记》第二回:「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國語辭典》:释老(釋老)  拼音:shì lǎo
佛教和道教。《周书。卷五。武帝纪上》:「戊辰,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沙门等讨论释老义。」《北史。卷四三。邢峦传》:「美风仪,博涉经史,善谈释老,雅好文咏。」
《漢語大詞典》:五龙(五龍)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五龙 比翼, 人皇 九头。”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祝融氏 为 火帝 ,君南岳; 五龙氏 乘云登仙。”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 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 注引《遁甲开山图》 荣氏 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 角龙 ,木仙也。次曰 徵龙 ,火仙也。次曰 商龙 ,金仙也。次曰 羽龙 ,水仙也。次曰 宫龙 ,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唐 李邕 《叶有道碑》:“专精五龙,遍游群岳。”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 汉 公沙穆 五子。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为 公沙 五龙。”(2)指 晋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晋书·索靖传:“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3)指 南朝 齐 张岱 兄弟五人。南齐书·张岱传:“ 岱 少与兄太子中书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镜 、征北将军 永 、弟 广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谓之 张氏 五龙。”(4)指十六国 前凉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于公 之宅,駟马高驱, 辛氏 之门,五龙齐驾。”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氏族·五龙:“ 凉 辛攀 ,兄 鉴 、 旷 ,弟 寳 、 迅 。”(5)指 宋 窦仪 兄弟五人。宋史·窦仪传:“ 仪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竇氏 五龙。”
《國語辭典》:小劫  拼音:xiǎo jié
1.一长段的时间。词语源于古印度婆罗门,后为佛教沿用,但说法不同。谓世上人类的寿命历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从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所需的时间。约为人间八百三十九万九千年。又《法苑珠林》卷一:「依立世阿毗昙论云:『佛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醒世恒言》卷二一:「一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2.小灾难。清。钱谦益 欲别东楼去诗:「小劫看今雨,中年别故人。」
《漢語大詞典》:灵符(靈符)
(1).上天的符命。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大 魏 应灵符,天禄方甫始。”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信斯武之未丧,膺灵符而在兹。” 唐 王勃 《上拜南郊颂表》:“为而不恃,悬宝位於中宸;卑以自居,託灵符於上帝。” 宋 王禹偁 《贺册尊号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受天灵符,作民司牧。”
(2).指神奇的征兆。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附宝感电》:“ 轩辕 圣母,厥有灵符,煜煜神电,明辉天枢。”原书题注:“ 黄帝 母曰 附宝 ,见电光绕北斗枢星,感而生帝。”
(3).道教的符箓。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 玄元 告灵符,丹洞获其铭。” 宋 梅尧臣 《无题》诗:“緑桂薰轻服,灵符佩縹囊。”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法水洒来天地暗,灵符书动鬼神惊。” 郭沫若 《瓶》诗之三四:“这个字是苏生我的灵符,也会是射死我的弓弩。”
《漢語大詞典》:金庭
(1).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庐州郡 巢县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别名 紫微山 。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越州郡 剡县 (今 浙江省 嵊县 ),周围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3).山名。道教称为福地。在 会稽 东海 际之 桐柏山 中。 晋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四:“ 金庭 有不死之乡,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启基 桐柏 ,厥号 金庭 。”
(4).传说中天上神仙所居之处。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徵。” 宋 沈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三:“天门中断接危梁,玉馆金庭迹渺茫。”
《漢語大詞典》:西华(西華)
道教仙宫名。对 东华 而言。 东华 为男仙所居,以 东王公 领; 西华 为女仙所居,以 西王母 领。故女仙名籍称《西华仙箓》云笈七籤卷七:“《八素经》云: 西华宫 有琅简蕊书,当为真人者,乃得此文。”
《漢語大詞典》:天魔
(1).佛教语。天子魔之略称。为欲界第六天主。常为修道设置障碍。《楞严经》卷九:“或汝阴魔,或復天魔。”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邪见外道,天魔 波旬 ,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云笈七籤卷四:“有经无符,则天魔害人。”
(3).泛指魔鬼。 章炳麟 《无神论》:“恶性既起,故不得不归咎於天魔。”
(4).乐舞名。 元 张昱 《辇下曲》诗之二七:“舞唱天魔供奉曲,君王长在月宫听。”此指为天魔舞伴奏的乐曲。参见“ 天魔舞 ”。
《國語辭典》:天魔舞  拼音:tiān mó wǔ
一种舞蹈。本为唐代音乐,至元顺帝时,以十六名宫女,盛饰珠缨,扮成菩萨相,以佛曲伴奏,赞佛而舞。有时也用于宴享,以娱宾客。《元史。卷四三。顺帝本纪六》:「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
《漢語大詞典》:金坛(金壇)
(1).道教供奉神仙的坛。 南朝 梁 范云 《答句曲陶先生》诗:“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与此乎!”
(2).拜将的坛。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坛之下。” 唐玄宗 《钱王晙巡边》诗:“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苏省 金坛县 。云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曰 金坛 华阳 之洞天。”
《漢語大詞典》:胎仙
(1).鹤的别称。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鹤﹝释名﹞引 八公 《相鹤经》:“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产,则胎仙之称以此。世谓鹤不卵生者误矣。”
(2).道教神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儛 胎仙 。” 务成子 注:“ 胎仙 即 胎灵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漢語大詞典》:坎离(坎離)
(1).犹言铅汞、水火、阴阳。易·说卦:“坎为水……离为火。”《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2).坎、离本为周易的两卦,道教以“坎男”借指汞,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阴精;以“离女”借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 唐 吕岩 《百字碑》诗:“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度世》:“是黄婆土筑了基,放在偃月炉。封固的是七般泥,用坎离为药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人之色身或有变坏,或值迟暮,色力已衰,不能修清净以了性命,则置鼎器,取坎离,以补完先天,然后静可修。谓之泥水金丹。”
《國語辭典》:玉阙(玉闕)  拼音:yù què
1.神仙的宫阙。晋。郭璞 游仙诗一九首之一二:「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2.宫殿、朝廷。《西游记》第一一回:「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漢語大詞典》:高真
(1).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金函祕宝籙,奉之如高真。”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航 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翘夫人 , 刘纲 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 玉皇 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