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共合
(1).犹言结合。百喻经·索无物喻:“其人答言,与我‘无物’,必应有无物。其一人言,‘无物’者,二字共合,是为假名。”
(2).共计。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席间八位名士,带挈 杨执中 的蠢儿子 杨老六 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
分類:共计结合
《國語辭典》:联合(聯合)  拼音:lián hé
结合。如:「他们为了表明立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也作「连合」。
《漢語大詞典》:齐体(齊體)
(1).犹如一体。 汉 王充 论衡·骨相:“当 邓通 之幸 文帝 也,贵在公卿之上。赏赐亿万,与上齐体。”
(2).匹配;结合。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太平广记卷四五九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 王 蜀 时, 杜判官 妻 张氏 ,士流之子,与 杜 齐体数十年,诞育一子。”
(3).指妻子。 宋 □应昌 《颍川学究陈日严墓志》:“君之齐体,故 章州 潘府君 讳 軫 之女也。”
《國語辭典》:联结(聯結)  拼音:lián jié
结合在一起。如:「联结车」。
《國語辭典》:打合  拼音:dǎ hé
1.聚合、撮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二出》:「五百年前是因缘,君今打合成一对。」
2.混合。《朱子语类辑略。卷一。理气》:「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只是相将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尽,又重新起。』」
3.纠合。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莫不是你桃花打合的他来么?」
4.接洽、联络。《野叟曝言》第一四回:「此田既系沃产,又在有谋田套之内,从前为图方员,几次著人来打合,愿出重价,大约可卖百金。」
5.邀人合作。《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顾三郎一夥,尝来打合我去贩卖私盐,我今日身閒无事,何不去寻他?」
《漢語大詞典》:缔合(締合)
结合。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所虑者二凶缔合,卒难翦除。” 清 谭嗣同 《仁学》七:“吾悲夫世之妄生分别也,犂然不可以缔合。”
分類:结合
《漢語大詞典》:腠会(腠會)
犹结合。有变化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二》:“美术有拟象天物者,为雕刻,绘画,诗歌;有独造者,为建筑,音乐。此二者虽间亦微涉天物,而繁复腠会,几於脱离。”
分類:结合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ú
1.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2.四方之地。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3.隐士所居之处。《南史。卷七五。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u
在外阅历甚多,练达世故的人。如:「老江湖」。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國語辭典》:一个(一個)  拼音:yī ge
1.表示数量,单个。用于人或其他事物。如:「一个人」、「一个理想」。《三国演义》第七回:「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老残游记》第四回:「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2.指示特定的境地或程度。多用在副词前。如:「吃了一个饱。」「淋了一个透。」《红楼梦》第八回:「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简称为「个」。
3.整个。如:「一个冬天儿都没出街门儿。」
《國語辭典》:风骨(風骨)  拼音:fēng gǔ
1.坚强不屈的性格。《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2.风格与精神。《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國語辭典》:合并  拼音:hé bìng
由分散而聚合在一起。《文选。王粲。杂诗》:「人欲不可违,何惧不合并。」唐。韩愈〈与孟东野书〉:「各以事牵,不可合并。」也作「合并」。
《國語辭典》:合并(合併)  拼音:hé bìng
由分散而聚合在一起。如:「由于人员缩减,这两个单位被迫合并为一。」也作「合并」。
《國語辭典》:胶漆(膠漆)  拼音:jiāo qī
1.胶与漆。《孙子。作战》:「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等物,自有道理。」
2.比喻事物的结合非常牢固。《韩非子。安危》:「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
3.比喻情感亲密、深厚。《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感于心,合于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唐。杜甫〈忆昔〉诗二首之二:「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國語辭典》:真气(真氣)  拼音:zhēn qì
中医上指由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呼吸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生命动力物质。可影响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
《國語辭典》:部落  拼音:bù luò
1.人民聚居的地方。
2.指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系统、图腾氏族,或指以地缘关系所形成亲属关系之村子,具有特定语言与文化。由亲属群体共同组成的祭祀团体,并以祖灵规范为家族和聚落的核心。社会制度为氏族世袭,有母系中心、父系中心、性别平权或男性长子中心等形式。其政治、经济与宗教职务采取任务编制分工合作,重视分担与分享。集会所为部落的行政、教育中心。
《漢語大詞典》:拜上
(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