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谣(風謡)
(1).指诗经的十五国风。南齐书·皇后传论:“后妃之德,著自风謡,义起闺房,而道化天下。”
(2).泛指反映风土民情的歌谣。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 和帝 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採风謡。”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序:“臣 日休 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謡。” 应修人 《天未晓曲》:“想起我的箫,想起新抄的新风谣。”
(3).谣传,未经证实的消息。 唐 高适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诗:“标格谁当犯?风謡信可听。” 黄葆桢 《西湖品茗》诗:“风謡吹到都成警,诗諦参来即是禪。”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最近 荷兰 、 瑞典 、 西班牙 也有革命社会党奋起的风谣。”
《漢語大詞典》:欢谣
犹歌谣。 汉 班固 《西都赋》:“采游童之讙謡,第从臣之嘉颂。” 唐 柳宗元 《太白山祠堂碑》:“野夫讙謡,钦圣信神。”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讴谣(謳謡)
(1).歌唱;歌咏。文选·王褒〈洞箫赋〉:“要復遮其蹊径兮,与謳謡乎相龢。” 张铣 注:“謳謡,謌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人享於田庐,謳謡於道途。” 明 吴承恩 《〈谖堂永日图〉序》:“板舆迎道,冠履上寿,謳謡达於州邑者,太守之奉其亲也。”
(2).歌谣。宋书·志序:“爰及《雅》《郑》,謳謡之节,一皆屏落,曾无概见。” 唐 元稹 《进诗状》:“故自古风诗至古今乐府,稍存寄兴,颇近謳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这些歌诗原来是‘街陌讴谣’与地方音乐,经乐府加工改造,讴谣上升为高级文学。”
《漢語大詞典》:谣咏(謡詠)
亦作“谣咏”。
(1).歌颂,咏唱。晋书·江统传:“夫 关中 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 涇 渭 之流溉其舄卤, 郑国 白渠 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謡咏其殷实。”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士颂歌於政教,民謡咏於渥恩。”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臣躬深睿奬,叠覩殊祥,敢謡咏以抒情诚,効謳歌而颂圣德。”
(2).歌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按《七略》《艺文》,謡咏必録。”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铭》:“孰为惠政?公嗣餘庆,形于謡咏。”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建善旌,立諫鼓,諮芻蕘,采謡咏,斯则何远何近,咸可言也。”
《漢語大詞典》:谣歌
歌谣。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是后民失其利,多致飢困。时有謡歌曰:‘败我陂者 翟子威 ,飴我大豆,享我芋魁。’” 明 刘基 《雁门太守行》:“循良一何多,謡歌满儿童。贤哉 洛阳 令,卓鲁相继踪。”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则市井恶少造謡歌誚邻人闺閫恶习,施之君父,罪不容於死矣。”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诗谣(詩謡)
歌谣。 唐 韩愈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诗:“未知所究竟,且作新诗謡。”新唐书·郑綮传:“ 大顺 后,王政微, 綮 每以诗謡託讽,中人有诵之天子前者。” 元 郭翼 《行路难》诗之二:“令人及此意沉菀,上堂鼓瑟歌诗謡。”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颂谣(頌謡)
犹歌谣。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冰澌掩盖静压波涛,瑞足 江 南起颂謡。”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谣讴(謡謳)
歌谣。宋书·乐志一:“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 汉 世街陌謡謳,《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讴诵(謳誦)
指歌谣。南齐书·明帝纪:“往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謳诵寂寥,倐移年稔,永言古昔,无忘旰昃。”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登原采謳诵,俯谷求才术。”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歌诀(歌訣)
(1).口诀。为便于记诵而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比较整齐的文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这箇酒令,我们不会行;打些甚么书句,我们肚子里那里还掏得出来,只怕算盘歌诀还有两句。”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自水经注外,惟方伎医卜歌诀,尚有见者。”
(2).歌谣。 林纾 《〈闽中新乐府〉序》:“闻 欧 西之兴,亦多以歌诀感人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经验》:“还有一种坏经验的结果的歌诀,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漢語大詞典》:江湖
(1).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汉书·货殖传·范蠡:“﹝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宋 姜夔 《白石诗说》:“波澜开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大之则江湖,小之则池沼,微风鼓动而为波为澜,此天地间自然之文也。”
(2).泛指四方各地。汉书·王莽传下:“太傅牺叔 士孙喜 清洁江湖之盗贼。”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 清 钮琇 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致落拓江湖,流转至此。”
(3).指民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曰慳钱。”
(4).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南史·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 《寄怀鲁孺发天门》诗:“江湖常有庙廊忧,逢人好谈天下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他尽可以把这首诗拿去给 唐玄宗 看,说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
(5).引申为退隐。 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满纸为我书穷愁。” 清 阮元 《小沧浪漫笔》:“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读吾书者思之:夫人遭逢世变,岂无江湖山藪之思?”
(6).旧时指四方流浪,靠卖艺、卖药、占卜等谋生者。亦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行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昨听江湖施伪术,今看骨肉出新闻。” 老舍 《茶馆》第一幕:“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最靠不住的,是有些评论家加给作家的封诰和桂冠,有时近于江湖相面,只能取个临时吉利。”参见“ 走江湖 ”。
(7).剧种名。由 闽中 民间歌谣与傀儡戏四平调结合发展形成。相传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现已成为闽剧的一个组成部分。
《漢語大詞典》:走江湖
(1).谓奔走四方。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及壮,走江湖无寧岁。”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走江湖的人,把客当家,把家当客。”
(2).闯荡江湖,靠武艺杂技或医卜星相谋生。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他本是走江湖的人,什么不在行的。” 管桦 《路上》:“兄弟我走江湖年数不算少。”
《漢語大詞典》:一心
(1).一条心。同心;齐心。书·泰誓上:“ 受 ( 商纣 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韩诗外传》卷六:“故近者竞亲而远者愿至,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后汉书·朱儁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既然彼此一心,要看破些枕席私情,认定了伦常至性,把他激成一个当代人物。”
(2).忠心;全心全意。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孔颖达 疏:“长任一心以事君,不得怀二意。”晏子春秋·问下二九:“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后汉书·方术传·李郃:“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宋 苏轼 《霍光论》:“而 霍光 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 太平天囯 歌谣:“打仗不怕 清 将猛,一心为民保 天囯 。”
(3).专心;一心一意。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太子见道,袖剑入内,一心待斩 妲己 ,与母报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见这屋里没什么可风雅的去处,少不得也得一心扑到书本儿上去。” 老舍 《正红旗下》九:“ 多甫 一心要吃枣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
(4).一样的心意,无所偏爱。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率导八子咸为 魏 大夫卿士,各成於礼义。君子谓慈母一心。”
(5).一个人的心意或整个心思。庄子·天道:“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鵠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唐 陆龟蒙 《风人诗》:“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做两岐分。”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听了,一心的恼意。”
《漢語大詞典》:风俗(風俗)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献开府太师》之四:“ 洛阳 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问我 中国 底风俗,我也略略说了一点,又常常惹起她们发笑。”
(2).指民间歌谣。史记·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音律。”
《漢語大詞典》:土风(土風)
(1).乡土歌谣或乐曲。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謳吟土风。”隋书·音乐志中:“ 魏氏 来自 云 朔 ,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 清 孙枝蔚 《咏史》诗:“取琴使之弹,乐操必土风。”
(2).当地的风俗。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禀。生其山川,习其土风。” 唐 杜甫 《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诗序:“余归 石湖 ,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採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 明 高启 《羁旅行》:“土风处处殊故园,乡音只闻僮僕言。”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不过 吴 越 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 吴 越 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
《漢語大詞典》:下里(下裏)
犹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间歌谣。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参见“ 下里巴人 ”。
(3).谓人死归葬之所。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漢語大詞典》:下里巴人
(1).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 巴 ,古国名,地在今 川东 、 鄂西 一带。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李周翰 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2).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