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品格  拼音:pǐn gé
1.品行人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宋朝钱塘有个名妓苏盼奴,与妹苏小娟,两人俱俊丽工诗,一时齐名,……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绮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红楼梦》第五回:「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2.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质与风格。唐。韩愈 画记:「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
《国语辞典》:品格教育  拼音:pǐn gé jiào yù
系以亚里斯多德的德行伦理学为基础,以习惯培养美德,并成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故称为「品格教育」。也译作「品德教育」。
《国语辞典》:品格清高  拼音:pǐn gé qīng gāo
品德高尚,不与常人同流合污。如:「王老先生是位品格清高的长者。」
《高级汉语词典》:品格儿
相貌;形体
《國語辭典》:风骨(風骨)  拼音:fēng gǔ
1.坚强不屈的性格。《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2.风格与精神。《魏书。卷八二。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國語辭典》:风格(風格)  拼音:fēng gé
1.丰韵、风流。《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年约五十馀,犹风格。」《花月痕》第七回:「曼云姓张氏,字彩波,年十九岁,代北人。风格虽不及梧仙,而风鬟雾鬓,妙丽天然。」
2.文学或美术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才性或时代特性而形成的艺术格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亦各有美,风格存焉。」明。李东阳〈七骏图〉:「谁哉画此七骏图,风格虽同毛骨殊。」
《漢語大詞典》:风裁(風裁)
(1).风宪;风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臣 羡之 ﹞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準绳,风裁何寄。” 明 唐顺之 《答舒云川巡按书》:“执事之使於 江 南也,輶车所至,风裁凛然。”
(2).指依法裁处。明史·华允诚传:“遂使直指风裁徒徵事件,长吏考课惟问钱粮。”
(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宋 秦观 《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復肯言财利之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清 许迎年 《莱阳二姜先生祠》诗:“黄门高节著 莱阳 ,伯仲风裁在抗章。”
(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古梅:“ 萧东之 《古梅》二絶……甚有风裁。”
(5).风度神采。 唐 黄滔 《祭宋员外文》:“德木千寻,人材八尺。夐云鹤於风裁,濊陂湖於胷臆。”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始, 仲举 使余与 深之 游,余甚幼,而能记 仲举 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霜简惊风裁,天官肃羽仪。”一本作“ 风采 ”。
《國語辭典》:骨格  拼音:gǔ gé
1.人的风格、气度。《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红楼梦》第一回:「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2.诗文的骨架和格式。如:「他的文章淡逸萧疏,骨格遒劲。」
《國語辭典》:高调(高調)  拼音:gāo diào
1.比喻理想甚高,虽动听而不切实际或难以实行的论调。如:「他喜欢唱高调,不切实际,所以一事无成。」
2.明朗、轻淡的色调。画面上灰、白部分占较多的比例而黑色较少。也称为「明调」。
《國語辭典》:格调(格調)  拼音:gé diào
1.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
2.人的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唐。秦韬玉 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3.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國語辭典》:骨头(骨頭)  拼音:gú tou
1.骨。动物身体内部的支架。《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
2.比喻人的个性。如:「这人是个硬骨头,折辱不得。」
3.骂人品性、仪容不佳的话。如:「你这块骨头,又打什么主意?」
4.吴语。话里暗喻有不满、讥刺的意思。如:「他这话里有骨头,分明是暗说你笨嘛!」
《漢語大詞典》:霜质(霜質)
(1).指植物耐寒的品格。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2).指人高洁的品质。 唐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八:“肃子风威,严子霜质。”
《漢語大詞典》:品地
品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陈 ( 陈寡言 ) 徐 ( 徐虚符 )在东南,品地比 田 ( 田良逸 ) 蒋 ( 蒋含宏 ),而 冯 ( 冯云翼 )在 欧阳 ( 欧阳平 )之列。”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宪问》:“据 子路 之问,品地尽高,与‘问为邦’近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释家诚与儒家异,然彼此均各有品地。”参见“ 品格 ”。
分類:品格
《國語辭典》:品格  拼音:pǐn gé
1.品行人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宋朝钱塘有个名妓苏盼奴,与妹苏小娟,两人俱俊丽工诗,一时齐名,……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绮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红楼梦》第五回:「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2.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质与风格。唐。韩愈 画记:「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
《漢語大詞典》:雪格
喻高洁的品格。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分類:高洁品格
《國語辭典》:品度  拼音:pǐn duò
1.规范、标准。《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曹褒》:「况物运迁回,情数万化,制则不能随其流变,品度未足定其滋章。」
2.打量、揣度。《红楼梦》第一六回:「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國語辭典》:品格  拼音:pǐn gé
1.品行人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宋朝钱塘有个名妓苏盼奴,与妹苏小娟,两人俱俊丽工诗,一时齐名,……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绮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红楼梦》第五回:「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2.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质与风格。唐。韩愈 画记:「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