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拔济火宅(拔济火宅)  拼音:bá jì huǒ zhái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众生世界。「拔济火宅」比喻使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见《妙华法莲华经》卷二。
《国语辞典》:八大人觉(八大人觉)  拼音:bā dà rén jué
1.一种佛教修行者所用的忆念思惟法门,其忆念思惟的内容有八项。也称为「八大人念」、「八念」、「大人八念」。
2.诸佛所觉知而能使众生證入涅槃的八种条件:一少欲、二知足、三乐寂静、四勤精进、五守正念、六修禅定、七修智慧、八不戏论。《大乘义章》卷一三:「八大人觉,佛是大人,诸佛大人觉知此法为涅槃因,名大人觉。」
《国语辞典》:五种性(五种性)  拼音:wǔ zhǒng xìng
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禀赋,谓之种性。种性有五种,即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具前三种种性的众生将可分别达到阿罗汉、辟支佛、佛的终极果位。不定种性,具有三乘的种子,但会达到什么果位尚不确定。无种性则永不能解脱轮回。五种性之说主要流行于瑜伽行派,但是否决不可改变,瑜伽行派论师也有不同的主张。《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有五种种性,何等为五?谓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
《國語辭典》:改头换面(改頭換面)  拼音:gǎi tóu huàn miàn
本指一代新人换旧人,面孔不断变换。语本《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后比喻表面上虽改变,而实质未变。《朱子语类。卷一○九。论取士》:「今人作经义,正是醉人说话。只是许多说话改头换面,说了又说,不成文字。」《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拿出做八股时套袭成文的法子,改头换面,做成若干种,也想去卖钱。」亦比喻澈底改变。如:「他出狱后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國語辭典》:灰头土面(灰頭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用语。指修行得道者为度化众生而投入红尘,不事修饰。《五灯会元。卷一八。杨州齐谧首座》:「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2.形容头面污秽。宋。葛长庚〈菊花新。念我东皇大帝儿〉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也作「灰头土脸」、「灰头草面」。
《漢語大詞典》:补特伽罗(補特伽羅)
佛教语。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旧译为“福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等。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补特伽罗,数取趣也。”意为屡往五趣轮回者。 章炳麟 《无神论》:“若云由补特伽罗而生,而此补特伽罗者亦復无其自性,是故人我之见必不能立。”参见“ 五恶趣 ”。
《漢語大詞典》:五恶趣(五惡趣)
佛教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轮迴处所。相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言,均为不良之趋所。《无量寿经》卷下:“往生 安养国 ,横截五恶趣。”亦省作“ 五趣 ”。《俱舍论》卷八:“谓前所説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按,傍生,即畜生。
《國語辭典》:大慈大悲  拼音:dà cí dà bēi
大慈,佛家用语,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國語辭典》:大发慈悲(大發慈悲)  拼音:dà fā cí bēi
大大地发出慈爱怜悯。《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國語辭典》: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觀音)  拼音:qiān shǒu qiān yǎn guān yīn
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千眼象徵观照世间,千手象徵普济群生,都是大悲心的表现。其造形在汉地一般是两手两眼下面左右各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眼。亦有塑成千手千眼。在西藏佛教的画像,除千手千眼外,头部共五层,底三层为三面像,第四层是忿怒像,顶层是阿弥陀佛。无论汉、藏,千手千眼观音都是最受崇敬的菩萨之一。
《國語辭典》:普度众生(普度眾生)  拼音:pǔ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用语。指以一种广大无分别的慈悲心,解脱众生的悲苦,使登彼岸,到达解脱境界。《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也作「普渡众生」。
《國語辭典》:十八层地狱(十八層地獄)  拼音:shí bā céng dì yù
中国民间信仰认为人死后所入的痛苦世界。这个世界有十八层级,愈下则愈苦。一般用来比喻最悲惨的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也作「十八地狱」。
《漢語大詞典》:神通游戏(神通游戲)
谓佛菩萨以神通化度众生如游戏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列氏 之言,曰 周穆 ,曰 华胥 ,则佛之神通游戏也,梦幻空花也。”
《漢語大詞典》:伽持
佛教用语。一般写作“加持”。意谓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西游记》第九八回:“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國語辭典》:六道轮回(六道輪迴)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佛教用语。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种范围内转化不休。元。无名氏〈点绛唇。道妙玄微套。混江龙〉曲:「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