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种众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法界之众生也。见教时问答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法界的众生。
大众生弥卢
【佛学大辞典】
(明王)谓不动尊也。见底哩三昧耶不动念诵法。梵Meru。
下化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起四弘誓愿,上求菩提,下济众生也。完具此上求下化之二者,名为大菩提心。往生要集上末曰:「总言之愿作佛心,亦名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心,别谓之四弘誓愿。」九品义曰:「菩提心者,觉悟义也。(中略)若略说者,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也。」止观一上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六众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杂阿含经四十三曰:「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系著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猕猴。得斯众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冢间;失收摩罗者常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林。此六众生悉系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系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中略)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著,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身念处,身之不净观也)。俱舍论三十引此经,谓之六生喻经。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三法妙。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参见:三界唯一心)
【佛学常见辞汇】
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三界唯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此二颂文一经之主意者。不知为谁创造。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如来所说示现众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须摩提长者经之异名。
成就众生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力之一。(参见:十力)
十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利众生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摄众生愿也。
度众生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欲济度一切众生之菩萨大悲心也。往生论注下曰:「按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章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
恒顺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普贤菩萨十大愿之第九。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中略)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三藏法数】
谓常于一切众生,承事供养,如奉师长,如敬父母;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饶富;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恶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恶有情。散善义曰:「恶世界,恶众生。」
普渡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谓视众生在世,营营扰扰,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济之,使登彼岸也。
【俗语佛源】
众生,梵语萨,新译(玄奘译法)为有情,旧译(鸠摩罗什译法)为众生;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普渡众生,语出《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渡脱一切众生』。」佛教认为芸芸众生,营营扰扰,漂泊于烦恼苦海之中无有出期,为了众生脱离一切痛苦,于是除学人自身刻苦修习外,还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分别演说不同的法要,使众生證悟真理,达到涅槃彼岸,让众生都能过著安宁和乐的幸福生活。普渡众生,是佛教提倡净化人间、多做善事,帮助许多人脱离苦难的一贯宗旨。俗例如1983年7月28日《人民日报》:「但是也不要以为朱伯儒的仁慈是不分对象的,他可不是一个普渡众生的佛爷。」(无名氏)
无缘之众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有本来所化之众生系属之,是为有缘之众生。故于此佛有缘者,于彼佛无缘,于无缘之众生,毕竟不得化之。
等众生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遍众生界也,该收一切众之称。起信论曰:「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