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子知鱼
 
子非我,安知我
 
安见我非鱼
 
惠子鱼
 
我知鱼
 
游鯈
  
濠上之意
 
濠上知鱼
 
濠上观鱼
 
濠上鱼
  
濠梁招
 
濠梁遗意
 
濠梁鱼
 
为鯈鱼
 
知我知鱼
 
知鱼
 
知鱼乐
 
窥鱼
 
临濠
  
观濠
  
观鱼惠子
 
观鱼濠上
 
非鱼濠上
   
鯈鱼
 
鯈鱼乐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6~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简释

观鱼:咏山水之乐。唐孟浩然《寻梅道士》:“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例句

南华在濠上,谁辩魏王瓠。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但乐濠梁鱼,岂怨钟山鹄。 吴融 绵竹山西四十韵

已息汉阴诮,且同濠上观。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张文琮 咏水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李群玉 昼寐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杜甫 白露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一

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入鸟不乱行,观鱼还自乐。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归时自负花前醉,笑向鲦鱼问乐无。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

濠梁庄惠谩相争,未必人情知物情。 白居易 池上寓兴二绝之一

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皇甫冉 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不无濠上思,唯食圃中蔬。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濠梁时一访,庄叟亦吾徒。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肯想观鱼处,寒泉照发斑。 钱起 蓝溪休沐寄赵八给事

故山期采菊,秋水忆观鱼。 韩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典故 
前鱼泣
 
安陵与龙阳
 
怀猜非后钓
 
弃鱼感泪
  
泣煎鱼
 
泣船鱼
  
相关人物
龙阳君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简释

前鱼:喻失宠。唐刘得仁《长信宫》:“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例句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于武陵 长信宫二首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 郑锡 玉阶怨

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长孙佐辅 古宫怨

典故
千金暗投
 
夜光暗投
 
悲暗投
 
投珠见疑
  
明月暗投
 
明月非所投
  
暗投
 
珠怯再投
 
珠怯再投明
 
白璧暗投
 
隋珠暗投

相关人物
邹阳


《史记》卷八十三《邹阳列传》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例句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

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李白 留别贾至舍人二首

应当明试日,不比暗投时。 李频 投京兆府试官任文学先辈

是谁添岁月,老却暗投人。 杜牧 书事

瞪目思清浅,褰裳恨暗投。 王损之 赋得浊水求珠

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 耿湋 省试骊珠诗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薛据 古兴

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薛能 怀汾上旧居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郑谷 游蜀

明代少知己,夜光频暗投。 钱起 新丰主人

殷勤答吾友,明月非暗投。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愿从深处得,不向暗中投。 项斯 浊水求珠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高适 送魏八

典故
相关人物
伍被
 
刘安(淮南王)
 
左吴
 
晋昌
 
李尚
 
毛周
 
苏非
 
陈由
 
雷被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2~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神仙传》卷四〈刘安〉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虚……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变万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例句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李白 白毫子歌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李颀 送乔琳

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 王维 赠焦道士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三刖
  
三献三刖
  
三献荆山
 
再献甘灭趾
 
刖人哭
   
卞和三献
 
卞和不斲
 
卞和刖
 
卞和耻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胫
 
卞子抱玉
 
卞山璞
  
卞玉
  
卞疑
 
和氏三献
 
和氏璧
 
和氏宝
 
和氏愆
 
和氏泪
 
和氏献玉
 
和氏玉
    
悲玉石
   
抱玉卞和
 
抱玉泪
  
抱石疑非
 
楚人随玉
  
楚家玉
 
楚山囚玉
 
楚山玉
 
楚山迷璧
 
楚王珍
   
泣楚玉
  
泣血人
 
洒泪成血
 
为玉泣
   
献玉和
 
献玉招刑
  
玉三献
 
璧悲三献
 
痛玉
 
白璧三年泪
 
白璧冤楚
 
白璧疑冤楚
 
良璞悲
  
荆人美璞
   
荆山待价
 
荆山玉
 
荆山璆
    
误卞和
 
谤玉
 
證玉臣
 
贼奇璞
 
足刖已过三

相关人物
卞和


《韩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简释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颜觉赴举》:“居然一片荆山工,可怕无人是卞和。”

卞泣:指怀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郑少尹》:“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和氏玉:咏玉。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例句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元稹 出门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元稹 谕宝二首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觐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刘驾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齿皆弃置。 吕温 古兴

再刖未甘何处说,但垂双泪出咸秦。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二首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孟郊 古兴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孟郊 答姚怤见寄

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孟郊 答卢虔故园见寄

况当圣明主,岂乏證玉臣。 孟郊 送孟寂赴举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孟郊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张乔 自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戴叔伦 孤石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曹邺 下第寄知己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李咸用 赠来鹏

荆山有玉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 李咸用 送人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李峤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李涉 送颜觉赴举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李白 古风之三十六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抱石耻献玉,沈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李频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张侍御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杜牧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王昌龄 为张僓赠阎使臣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罗隐 寄洪正师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问石生。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薛据 古兴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涛 赠韦校书

明年徵拜入,荆玉不藏诸。 苏颋 钱荆州崔司马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长安岁暮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贾岛 古意

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陈子昂 观荆玉篇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陆畅 下第后病中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雍陶 再下第将归荆楚上白舍人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韩愈 孟生诗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丁仙化鹤
 
丁令
 
丁令威
 
丁家鹤
 
丁鹤
 
人事都非
 
仙人化鹤
  
令威归叹
 
令威语
 
令威还
 
依华表
 
侣鹤
 
冢累累
 
别后华表
  
化鹤丁
 
千年一回归
 
千年别
 
千年化鹤
 
千年归鹤
 
千年华表
 
千年鹤
 
千岁鹤
 
千载归来
 
千载鹤归
 
城是人非
 
城郭人民
 
城郭人非
 
城郭新
 
城郭空存
 
大鸟来华表
 
姓丁鹤
 
孤鹤归来过辽天
 
孤鹤归期
 
山川城郭是耶非
 
山川如故人民非
 
思归辽东
 
故旧非
 
归家华表
 
归后语
 
归辽海
 
归郭令威
 
归飞鹤
  
归鹤怜
 
白鹤报乡人
 
白鹤归
 
白鹤归来
 
老仙鹤驭
 
老令威
 
临华表
 
华表千年
 
华表恨
 
华表柱
 
华表歌
 
华表归来
 
华表留言
 
华表真人
 
华表旧愁
 
华表语
  
华表鹤归
 
西归千年后
  
身化鹤
  
辽天归鹤
     
辽水千年
 
辽海愁云
   
辽鹤归来
 
重来华表
 
飞来丁令
 
骑鹤归来
 
鹤到辽东
 
鹤化千载
 
鹤去知归
 
鹤姓丁
  
鹤归城是
 
鹤归故里
  
鹤归辽海
  
鹤语冢难寻
 
鹤飞辽天
 
鹤鸣华表

相关人物
丁令威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33~
《搜神记》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简释

白鹤归:喻人去世。唐李德裕《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例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于武陵 赠王道士

人传访道沧海上,丁令王乔每往还。 任华 寄李白

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储嗣宗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

阮郎迷里巷,辽鹤记城闉。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

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 刘商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之二

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刘威 送元秀才入道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沧 宿题天坛观

空夜露残惊堕羽,辽天秋晚忆归程。 刘沧 月夜闻鹤唳

鹤归辽海春光晚,花落闲阶夕雨晴。 刘沧 题王母庙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司空图 长亭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

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司空曙 送王尊师归湖州

尘中旧侣无音信,知道辽东鹤姓丁。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

何言斯物变,翻覆似辽东。 孔德绍 赋得华亭鹤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张继 秋日道中

谁言辽东鹤,千年往复回。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 施肩吾 桃源词二首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曹邺 寄嵩阳道人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李德裕 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 李涉 逢旧二首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李白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之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李白 姑熟十咏灵墟山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李白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李绅 灵汜桥

人间华表堪留语,剩向秋风寄一声。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

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李贺 嘲雪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杜甫 卜居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杜荀鹤 送九华山道士游茅山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

将军易道令威仙,华发清谈得此贤。 权德舆 扬州与丁山人别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苖考功同游昊天观时中书寓直不得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徵鄙词因以继和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王勃 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有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

不为碧鸡称使者,唯令白鹤报乡人。 王维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一无拜扫二字)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白居易 池鹤二首

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 卢纶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闲行池畔随孤鹤,若问多应道姓丁。 秦系 题洪道士山院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 罗隐 期徐道者不至

辽水华亭旧所闻,病中毛羽最怜君。 罗隐 病中题主人庭鹤

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罗隐 自贻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 薛能 和府帅相公

凭人转觉多相误,尽道皤然作令威。 薛能 失鹤二首

华表翘风未可期,变丁投卫两堪疑。 薛能 失鹤二首

刘郎别后无遗履,丁令归来有旧巢。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故园华表高高在,可得不如丁令威。 褚载 晓感

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许浑 经故丁补阙郊居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赵嘏 送王龟拾遗谢宫后归浐水山居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借问飞鸣华表上,何如粉缋彩屏中。 钱起 画鹤篇(省中作)

闲教辨药僮名甲,静识窥巢鹤姓丁。 陆龟蒙 寄怀华阳道士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 韦应物 送丘员外还山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韩偓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 魏知古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鲍溶 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

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 鲍溶 感兴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黄滔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

典故
白马先生论
 
非马辩

相关人物
儿说
 
韩非子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说二〉~629~
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例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胡宿 函谷关

关令莫疑非马辩,道安还跨赤驴行。 齐己 送胤公归阙

典故
士元骥足
 
百里侯
 
骥才
 
庞才非百里

相关人物
刘备
 
庞统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953~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典故
仲尼穷
 
伤凤麟
  
伤麟叹凤
 
吾道穷
 
嗟麟泣
 
叹凤嗟麟
 
宣尼掩袂
 
宣尼袂
 
悲麟
  
抱麟
 
泣西狩
  
泣麟嗟凤
 
泣麟老人
  
荻麟
 
西狩麟
 
道将穷
  
鲁获麟
 
鲁麟绝
 
麟何来哉
 
麟穷
  
麟终
 
麟绝
 
麟荻
 
麟茎
 
麟非其时
  
麟凤悲歌

相关人物
孔子
 
鲁哀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孔子家语》卷四〈辩物〉~42~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简释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例句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吴融 送弟东归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孟郊 寄张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白 鞠歌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杜甫 积草岭

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不须向新亭
 
叹新亭
 
回首新亭
 
对泣效楚囚
 
对泣新亭
 
悲王导
 
惨新亭
 
新亭上
  
新亭恨
 
新亭望
 
新亭楚囚泪
  
新亭相泣
 
新亭举目
 
新亭风景
  
楚囚悲
  
河山不异
 
泣新亭
 
涕泪新亭
 
泪阁新亭
 
无泪学羁囚
 
举目悲风景
 
茂弘伤情
 
访新亭
  
风景异山河
 
风景非殊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2~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47~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后坐事除节。

简释

对泣新亭:指忧国忧民之情。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国。”


例句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吴融 过渑池书事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 唐彦谚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李商隐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间话戏作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罗隐 台城

典故
未饭钟
  
碧纱笼诗
 
纱笼相后先
 
纱笼素碧
 
罩碧纱
 
闻钟过斋
 
诗壁无纱
 
护碧纱
 
醉墨纱笼
  
阇黎饭后钟
  
斋后钟
 
斋竟鸣钟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王播〉~494~
唐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斋食。后厌怠,乃斋罢而后击钟。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名皆以碧纱罩其诗。播继以二绝句曰:「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北梦琐言》卷三
唐段相文昌,家寓江陵,少以贫窭修进,常患口食不给,每听曾口寺斋钟动,辄诣谒餐,为寺僧所厌。自此乃斋后扣钟,冀其晚届而不逮食也。后入登台座,连出大镇,拜荆南节度,有诗《题曾口寺》云「曾遇黎饭后钟」,盖为此也。
《青箱杂记》卷六~60~
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

简释

护碧纱:喻名贵所题,为人重视、赏识。宋孙觌《再至》:“悬知不是唐王播,惭愧高僧护碧纱。”

饭后钟:指因贫穷而遭冷遇。宋苏轼《石塔寺》:“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典故 
仪舌在
 
吾舌在
 
存舌
 
张仪
  
张仪舌在
 
恒视舌
 
有舌
 
璧非真盗
 
留舌
 
留舌示妻
 
疑璧
 
盗璧
 
纵横舌
 
舌问妻孥
 
舌在
 
舌在何忧
 
舌存
 
诬张仪
 
韫璧

相关人物
张仪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简释

仪舌:喻指安身进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辩。唐元稹《献荣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指不白之冤。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例句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司空图 寄王赞学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李峤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李白 笑歌行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李白 赠崔侍郎

祗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李群玉 献王中丞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刘宽
 
政成蒲鞭
 
施鞭蒲
 
示耻蒲鞭
 
蒲岂非鞭
  
蒲鞭悬
 
蒲鞭示辱
 
相关人物
刘宽(字文饶)


《东观汉记》卷十三〈刘宽传〉~474~
刘宽迁南阳太守,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
《后汉书》卷二十五《刘宽传》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徵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简释

蒲鞭:咏官吏实施仁政。宋陆游《江东韩曹唏道寄杨庭秀所赠》:“政成蒲鞭亦不用,地上钱流仓粟红。“


例句

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白居易 七年春题府厅

龚遂刘宽同煦妪,张飞关羽太驱驰。 贯休 贺郑使君

庾亮风流澹,刘宽政事超。 贯休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

典故
君王猎渭滨
 
吕公荣达
 
吕叟
 
吕叟钓
 
吕钓
 
周卜
 
垂渭水纶
 
垂纶渭川
  
太傅翊周
 
太公屠钓
  
屠饭
 
得熊罴
 
朝歌屠叟
 
朝歌鼓刀叟
 
水滨老
 
渭上叟
 
渭上钓人
  
渭川人
 
渭川叟
 
渭川图
 
渭川垂钓
 
渭川熊
 
渭川老
 
渭川遇主
 
渭川遗老
  
渭水垂纶
 
渭水钓
  
渭滨叟
 
渭滨器
 
渭钓
 
渭阳人
  
溪磻
  
熊罴兆
 
熊虎周郊卜
 
猎卜非熊
  
磻溪独钓
 
磻溪入钓
  
磻溪未遇
 
磻溪钓
  
经纶钓
 
莘渭擅耕鱼
 
起钓屠
 
钓人不钓鱼
 
钓叟值周王
 
钓周
     
钓磻溪
  
钓翁王者师
 
钓鱼人
   
非熊入梦
 
非熊梦
 
非熊罴
 
非熊老子
 
非熊远
  
飞熊兆
 
鱼钓终渭川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参考典故
梦傅野
 
太公望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
《韩诗外传》卷七~282~
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水经注疏》卷十七〈渭水上〉~55~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维堆城七十里。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晋·羊叔子(祜)《让开府表》
「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唐·李善注:「《尉缭子》曰:『太公屠牛朝歌。』《史记》曰:『太公望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伯。』」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
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告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

简释

傅野:喻贤士在野。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朝歌屠叟: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钓璜:指贤才将遇明主。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非熊:指扶持国政之相。唐元稹《有鸟二十章》:“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例句

超超渭滨器,落落山西名。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储光羲 游茅山五首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元稹 山枇杷

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元稹 有鸟二十章

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刘商 观猎三首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刘崇龟 寄桂帅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刘驾 钓台怀古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司空图 漫书五首之五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司空图 杂题二首之一

折树休盘槊,沉钩且钓璜。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江同渭滨远,山似傅岩高。 姚合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张浑 七考诗会

熊罴先兆庆垂休,天地氤氲瑞气浮。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方干 哭王大夫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方干 献王大夫

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 方干 献王大夫二首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我来拟学磻溪叟,白首钓璜非陆沉。 方干 陆山人画水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

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李咸用 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李咸用 题友生丛竹

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

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 李峤

丹凤栖金辖,非熊载宝轩。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李涉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李白 梁甫吟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朝歌鼓刀叟,虎变蟠溪中。 李白 鞠歌行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李颀 送乔琳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杜牧 早秋客舍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杜甫 伤春五首之三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 权德舆 渭水

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 欧阳詹 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况是昭明食鱼郡,不妨闲掷钓璜钩。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沈佺期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 沈佺期 钓竿篇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王勃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白居易 渭上偶钓

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摛豹歌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罗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

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贯休 渔家

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 寄隐者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韩愈 和裴仆射假山十一韵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骆宾王 畴昔篇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高适 金城北楼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直钩犹逐熊罴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黄滔 严陵钓台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黄滔 题陈山人居

《漢語大詞典》:濠上
(1). 濠水 之上。庄子·秋水记 庄子 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不无 濠 上思,唯食圃中蔬。” 宋 苏轼 《十二琴铭·秋风》:“悲莫悲於 湘 滨,乐莫乐於 濠 上。”
(2).指代 庄子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见 柱下 之经二,覩 濠 上之篇七。”
分類:庄子惠子
《國語辭典》:濠梁  拼音:háo liáng
1.河上的桥梁。
2.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辩论鱼乐的故事。见《庄子。秋水》。后以濠梁比喻隐士悠然自得的出世思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宋。张矩 应天长。岸容浣锦词:「濠梁兴,归未惬。记旧伴、袖携留摺。指鱼水,总是心期,休怨三叠。」
分類:桥梁
《漢語大詞典》:濠上
(1). 濠水 之上。庄子·秋水记 庄子 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不无 濠 上思,唯食圃中蔬。” 宋 苏轼 《十二琴铭·秋风》:“悲莫悲於 湘 滨,乐莫乐於 濠 上。”
(2).指代 庄子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见 柱下 之经二,覩 濠 上之篇七。”
分類:庄子惠子
《漢語大詞典》:观乐(觀樂)
观赏玩乐。左传·哀公元年:“﹝ 夫差 ﹞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讎,而用之日新。”墨子·七患:“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膾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后帝( 唐文宗 )因观乐,见童子缘橦而其父来往走其下,泫然流涕。”
欣赏音乐。旧唐书·严挺之传:“ 睿宗 好乐,听之忘倦, 玄宗 又善音律。 先天 二年正月望,胡僧 婆陀 请夜开门燃百千灯, 睿宗 御 延喜门 观乐,凡经四日。”
《漢語大詞典》:观鱼(觀魚)
见“ 观渔 ”。
《漢語大詞典》:观渔(觀漁)
亦作“ 观鱼 ”。 春秋 时 鲁隐公 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 杨伯峻 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 鲁隐 观渔於 棠 ,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 昆明池 ,博士 姜须 諫,乃止。” 唐 高适 《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 毛泽东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
《國語辭典》:鱼乐(魚樂)  拼音:yú lè
本是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上辩论的题旨。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一种透过万物同源所领略的自然本情。如:「我如此推论,正如庄子鱼乐之说,是一份同情。」
《漢語大詞典》:鱼游濠上(魚遊濠上)
庄子·秋水:“ 庄子 与 惠子 游於 濠 梁之上, 庄子 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 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后以“鱼游濠上”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宋 黄庭坚 《李濠州挽词》:“鱼游濠上方云乐,鵩在承尘忽告凶。”
分類:既已之而
《漢語大詞典》:前鱼(前魚)
(1).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因以“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矫后驾, 安陵 泣前鱼。” 唐 郑锡 《玉阶怨》诗:“前鱼不解泣,共輦岂关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怕湘云渐阑,前鱼堪怨,初心还变。”
(2).比喻陈旧的事物。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学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为前鱼矣。”
《漢語大詞典》:泣前鱼(泣前魚)
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以“泣前鱼”比喻因失宠和被遗弃而悲伤。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矫后驾, 安陵 泣前鱼。” 唐 于武陵 《长信宫》诗之一:“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亦省作“ 泣鱼 ”。 清 曹寅 《无题再调昼公》诗:“红袖泣鱼 周小史 ,緑鞲喝盏 郑樱桃 。”参见“ 前鱼 ”。
《漢語大詞典》:前鱼(前魚)
(1).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兇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因以“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矫后驾, 安陵 泣前鱼。” 唐 郑锡 《玉阶怨》诗:“前鱼不解泣,共輦岂关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怕湘云渐阑,前鱼堪怨,初心还变。”
(2).比喻陈旧的事物。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学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为前鱼矣。”
《漢語大詞典》:龙阳恨(龍陽恨)
谓失宠、被遗弃的痛苦。 唐 李贺 《钓鱼诗》:“ 詹子 情无恨, 龙阳 恨有餘。”参见“ 龙阳泣鱼 ”。
《漢語大詞典》:龙阳泣鱼(龍陽泣魚)
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 龙阳 泣鱼之悲, 班姬 题扇之怨,奈何?”
分類:失宠
《漢語大詞典》:龙阳泣鱼(龍陽泣魚)
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与 龙阳君 共船而钓, 龙阳君 得十餘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妾蒙主上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 龙阳 泣鱼之悲, 班姬 题扇之怨,奈何?”
分類:失宠
《國語辭典》:按剑(按劍)  拼音:àn jiàn
以手抚剑。《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天太息。」唐。李白 古风诗五九首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國語辭典》:明珠暗投  拼音:míng zhū àn tóu
珍贵的东西落入不明价值的人手里,而得不到赏识或珍爱。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后比喻怀才不遇,高才屈居下位或好人误入歧途。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集贤宾〉曲:「怕朱颜去也难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聊斋志异。卷六。鸽异》:「我以君能爱之,故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
《國語辭典》:八公  拼音:bā gōng
1.汉淮南王刘安博雅好古,招募天下俊才,有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八人慕德而往,世称为「八公」。他们曾和诸儒大山、小山之徒相与论说,著《淮南子》。见汉。高诱〈淮南子序〉。
2.晋武帝时,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司马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合称为「八公」。见《晋书。卷二四。职官志》。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剑(留徐劍)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國語辭典》:三献(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举行祭典时,初次献酒为初献,再次献酒为亚献,第三次献酒为终献,合称为「三献」。《续汉书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郊祀之事掌三献。」《儒林外史》第四○回:「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也称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献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 ,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唐 贾岛 《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弔三献玉。” 宋 曾巩 《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分類:卞和璞玉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种古代的刑罚。砍掉犯人的脚。为肉刑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分類:断足肉刑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汉 焦赣 《易林·渐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参见「和氏璧」条。《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和璧入秦,相如抗节。」
分類:和璧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诗:“衣挥 京洛 尘,完璞伴归人。”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为伟人。”
《漢語大詞典》:怀玉(懷玉)
(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分類:怀抱仁德
《漢語大詞典》:怀璧(懷璧)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分類:招祸怀才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见“ 抱璞 ”。
(2).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国 魏 嵇康 《古意》诗:“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唐 吕温 《古兴》诗:“ 越欧 百鍊时, 楚 卞 三泣地。二寳无人识,千龄皆弃置。”参见“ 楚玉 ”。
分類:卞和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国 宝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姓字难教题甲榜,声名甚日满皇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赠张合之秀才》诗之二:“ 卞生 怀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参见“ 和氏璧 ”。
分類:和氏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漢語大詞典》:献楚(獻楚)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元稹 《献荥阳公主五十韵》:“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璞(獻璞)
犹献玉。 唐 韦渠牟 《赠窦五判官》诗:“美玉自矜频献璞,真金难与细披沙。”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献璞悲 和 泣,辞金忆 震 贤。” 明 李东阳 《青溪闻体斋古潭之说有诗见嘲次韵以解》:“登龙却恨通家晚,献璞翻为识者羞。”参见“ 献玉 ”、“ 献楚 ”。
分類:献玉
《漢語大詞典》:荆人
(1). 楚 人,南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
(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漢語大詞典》:荆和
(1).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汉 刘向 《九叹·惜贤》:“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荆 和氏 之泣血。”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 荆和 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 逢门 而著陷坚之功。”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纵饶 秦氏 ,当时曾欺 赵 地;争奈 楚君 ,昔日荐刖 荆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荆和 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 荆和 以继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 晋棘 、 荆和 ,等价连城。”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荆宝(荆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游子移》诗:“ 三河 游荡子,丽颜迈 荆 宝。”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
《漢語大詞典》:荆玉
(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
(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國語辭典》:荆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国荆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参见「荆山之玉」条。《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承侔卞和,质非荆璞。」后用以比喻资质美好。也称为「荆璧」、「荆玉」。
《漢語大詞典》:荆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帐,络以 隋 珠 荆 璧。” 南朝 宋 谢惠连 《鞠歌行》:“南荆璧,万金貲, 卞和 不斲与石离。”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 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漢語大詞典》:令威
即 丁令威 。传说中的神仙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丁令威:“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唐 白居易 《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 辽东 老 令威 。” 明 高启 《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 令威 语?”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归去 令威 犹海鹤,朅来斥鷃笑溟鹏。”
《國語辭典》:化鹤(化鶴)  拼音:huà hè
化为仙鹤。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后用来比喻人的去世、死亡。如:「化鹤西归」。也作「鹤化」。
《漢語大詞典》:归鹤(歸鶴)
(1).旧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后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2).古琴名。 宋 苏轼 有《十二琴铭·归鹤》
《國語辭典》:华表(華表)  拼音:huá biǎo
1.顶端横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路径标示。
2.竖立在宫殿、坟墓、城门前的大柱,有纪功、装饰、标识等作用。《南史。卷一○。陈宣帝本纪》:「大雨,震万安陵华表。」
《漢語大詞典》:华表鹤(華表鶴)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遂高上冲天。”后以“华表鹤”指久别之人。 唐 司空图 《长亭》诗:“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明 刘基 《旅兴》诗:“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剪纸难招华表鹤,煎茶聊献野人芹。”
分類:久别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辽城鹤(遼城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当作 辽城 鹤,仙歌使尔闻。” 唐 李贺 《嘲雪》诗:“久别 辽城 鹤,毛衣已应故。” 清 丘逢甲 《秋怀次前韵》之二:“东去 辽城 鹤不归,南来 汾水 雁犹飞。”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天鹤(遼天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近放 辽 天鹤,曾为 南岳 人。” 宋 曾原郕 《八声甘州·东阳岩》词:“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渺渺 辽 天鹤,应费招呼。”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丁(遼東丁)
传说中的得仙化鹤之 丁令威 为 辽东 人,故称。 宋 陆游 《贫歌》:“犹胜 辽东 丁 ,化鹤还故乡。”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华表(遼東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以“辽东华表”称久别的故乡。
分類:久别故乡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海鹤(遼海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二:“往事已如 辽 海鹤,餘年空羡 葛天 民。” 元 丁鹤年 《次向士诚韵》:“华衣忽归 辽 海鹤,仙庖频食 武昌 鱼。”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家铉翁持节》:“清唳秋荒 辽 海鹤,古魂春冷 蜀山 鹃。” 清 金渐皋 《秦淮女郎卞云装》诗之二:“ 辽 海鹤归无主墓, 吴江 枫冷未栖鸿。”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鹤(遼鶴)
(1).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刘禹锡 《遥和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冥鸿何所慕, 辽 鹤乍飞迴。”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 辽 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元 赵孟俯 《东阳八景楼》诗:“羽士曾闻 辽 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宁调元 《壬子感事四章》之一:“不食帝羓终积憾,似闻 辽 鹤有啼痕。”
(2). 辽东 人 丁令威 ,学道后化鹤归 辽 ,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后以“辽鹤”指代千年。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漢語大詞典》:鹤归(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漢語大詞典》:鹤表(鶴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后世华表多以鹤图装饰。因以“鹤表”称华表。 唐 汇征 《上天竺寺经幢记》:“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雁层而竞巧。” 宋 陆游 《予十许岁即往来云门诸山今复与诸子来追念凄然》诗:“桥废夕阳空鹤表,碑亡春草没龟趺。” 清 戈载 《湘月》词:“月闭鸳楼,风摧鹤表,剩有閒鸥省。”
分類:华表装饰
《漢語大詞典》:伤麟(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感麟翁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感麟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漢語大詞典》: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國語辭典》:绝麟(絕麟)  拼音:jué lín
孔子撰《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句。麟为仁兽,圣王的象徵,孔子知道麟被捕后,感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因而绝笔。典出《左传。哀公十四年》晋。杜预。注。后比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或表示不事著述,从此绝笔。宋。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宋。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诗:「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分類:著作
《漢語大詞典》:道穷(道窮)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漢語大詞典》:麟笔(麟筆)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國語辭典》: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经》。唐。元稹 易家有归藏判:「穆姜遇艮,足徵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也称为「麟经」。
《國語辭典》:麟凤(麟鳳)  拼音:lín fèng
麟、凤为传说中的祥兽。后用以比喻贤圣或才识出众的人。汉。武帝 贤良诏:「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元史。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一。同恕列传》:「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
《國語辭典》:新亭对泣(新亭對泣)  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
本指东晋南渡名士王导等,于新亭饮宴,举目望见山河,而感慨国土沦亡,相与对泣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怀念故国或感时忧国的悲愤心情。宋。陆游 初寒病中有感诗:「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楚囚对泣(楚囚對泣)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参见「楚囚相对」条。宋。汪元量 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  拼音:chǔ qiú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漢語大詞典》:风景不殊(風景不殊)
西晋 灭亡后, 晋元帝 在 江 南重建 晋 王朝。过 江 人士至暇日相邀饮宴。大将军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 江 河 之异。”见《晋书·王导传》。后即以“风景不殊”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卷四:“风景不殊,幽明顿隔,乌邑陈言,所感深焉。” 叶叶 《九秋》诗:“风景不殊休举目,夕阳衰草事堪哀。”
《國語辭典》:碧纱笼(碧紗籠)  拼音:bì shā lóng
唐王播少时孤贫,寄食于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寺僧憎恶播,常于饭后始鸣钟,待播至,饭已毕,播有感而发,遂题诗于寺壁。后播贵,旧地重游,见昔日所题诗,皆已用碧纱笼罩,因又题:「二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典出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后比喻因身分地位提高,连带诗文亦受重视。唐。张仁溥 题龙窝洞诗:「他日各为云外客,碧纱笼却又如何?」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出:「留题处尽名登仕途,那讨个碧纱笼句到寒儒。」也作「拂绀纱」、「护碧纱」、「罩碧纱」、「纱碧笼」、「纱笼碧」、「纱笼壁」、「纱为笼」。
分類:灯罩
《漢語大詞典》:钟非饭(鐘非飯)
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宋 苏轼 《石塔寺》诗:“虽知灯是火,不悟鐘非饭。”
分類:斋饭
《國語辭典》:饭后钟(飯後鐘)  拼音:fàn hòu zhōng
唐代王播贵显后,回忆微贱时寄食僧寺,为诸僧所厌弃,闻钟而往,常已过吃饭时的故事。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
《漢語大詞典》:仪舌(儀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张矩 《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國語辭典》:张仪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分類:善辩口才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宽刑。《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也作「鞭蒲」。
《國語辭典》:鞭蒲  拼音:biān pú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柔软而不能伤人。古时用来扑责罪人,意谓宽刑。元。高启〈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诗〉:「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也作「蒲鞭」。
《國語辭典》:蒲鞭  拼音:pú biān
用蒲草制成的鞭子。比喻宽刑。《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也作「鞭蒲」。
《漢語大詞典》:垂竿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分類:垂钓
《國語辭典》:垂纶(垂綸)  拼音:chuí lún
1.钓鱼。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二:「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宋。张元干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2.隐居或退隐。《抱朴子。外篇。嘉遁》:「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
《國語辭典》:垂钓(垂釣)  拼音:chuí diào
钓鱼。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红楼梦》第四九回:「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分類:垂钓钓鱼
《漢語大詞典》:屠钓(屠釣)
宰牲和钓鱼。旧指操贱业者。《韩诗外传》卷八:“ 太公望 少为人壻,老而见去,屠牛 朝歌 ,赁於 棘津 ,钓於 磻溪 。”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八:“随身百轴字平安,身世无如屠钓宽。”
《漢語大詞典》:渭川
(1).即 渭水 。亦泛指 渭水 流域。史记·货殖列传:“ 陈 夏 千亩漆; 齐 鲁 千亩桑麻; 渭川 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唐 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诗:“竹遶 渭川 遍,山连 上苑 斜。”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渭川 致乎斯景, 黄岗 寓乎此身。”
(2).乐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四:“ 彭年 善舞, 鹤年 、 龟年 善歌,尤妙製《渭川》。”
《漢語大詞典》:渭曲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周书·文帝纪下:“﹝ 宇文泰 ﹞遂进军至 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
《漢語大詞典》:渭滨(渭濱)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漢語大詞典》:溪石(谿石)
(1).溪流中的石头。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2).指 端谿 砚石。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 施国祁 注引东轩笔录:“ 端溪 砚石有三种:曰巖石,曰西坑,曰后歷。”
《國語辭典》:熊罴(熊羆)  拼音:xióng pí
1.熊和罴。《书经。禹贡》:「熊罴狐狸,织皮。」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比喻勇士或军队。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下藉熊罴之用。」
3.比喻辅君的贤臣。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漢語大詞典》:猎渭(獵渭)
传说 周文王 出猎 渭 滨,获王者师 吕尚 ,故以“猎渭”谓获贤才。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 巖 发梦寐,猎 渭 非熊螭。”
《漢語大詞典》:磻溪叟
周 吕尚 的别称。 唐 杜牧 《早秋客舍》诗:“不及 磻溪叟 ,身闲长自由。”参见“ 磻溪 ”。
分類:吕尚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漢語大詞典》:钓国(釣國)
(1).求用于国君。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且夫垂竿而为事者, 太公 之遗术也。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罗隐 《题〈磻溪垂钓图〉》诗:“ 吕望 当年展庙謨,直鉤钓国更谁如。”参见“ 钓川 ”。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渭(釣渭)
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 唐 韩愈 《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年老渔钓, 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 ,亦过矣哉。”参见“ 钓川 ”。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玉(釣玉)
比喻选擢人才。 宋 沈佺期 《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 ,徵金我未贤。”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 宋 司马光 《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吴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分類:人才
《漢語大詞典》:钓璜(釣璜)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漢語大詞典》:钓筑(釣築)
渔钓和版筑。用 周 吕尚 钓于 磻溪 和 傅说 举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作君臣遇合之典。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宋 杨万里 《纪闻》诗:“ 宾王 欺钓筑, 君实 误儿童。” 宋 陆游 《秋霁遣怀》诗:“人生富贵本细事,钓筑逢时俱将相。”参见“ 钓川 ”、“ 版筑饭牛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非熊兆
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 唐 李峤 《雾》诗:“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谁知倚马高,得遂非熊兆。”参见“ 非熊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國語辭典》:非罴(非羆)  拼音:fēi pí
比喻能够扶持国政的贤臣。《六韬。卷一。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郦,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之一:「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