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0,分1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尚书
读书
诗书
中书
书生
著书
诏书
书省
图书
簿书
上书
秘书
琴书
一书
文书
《國語辭典》:尚书(尚書)  拼音:shàng shū
1.《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
2.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國語辭典》:读书(讀書)  拼音:dú shū
阅读书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國語辭典》:诗书(詩書)  拼音:shī shū
《诗经》和《书经》,亦泛指一切经书。如:「饱读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三国演义》第二三回:「不读诗书,是口浊也。」
《國語辭典》:中书(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宫中所藏的书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孔安国传》:「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2.中书令的简称。参见「中书令」条。
3.中书舍人的简称。参见「中书舍人」条。
4.中书省的简称。参见「中书省」条。
5.宋代的政事堂。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文潞公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荆公行至题下,特迟留诵诗。」
《國語辭典》:中书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韩愈《毛颖传》的虚构人物。毛颖居中山为蒙恬所擒,献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为中书令,与上亲狎,上呼之为「中书君」。见唐。韩愈《毛颖传》。后用来指毛笔。宋。苏轼〈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
《國語辭典》:书生(書生)  拼音:shū shēng
1.读书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费长房传》:「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唐。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
2.不通世务的迂儒。《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國語辭典》:著书(著書)  拼音:zhù shū
写书。《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胡母生传》:「与董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
《國語辭典》:诏书(詔書)  拼音:zhào shū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书。《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
《骈字类编》:书省(书省)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诗宫司持玉砚书省擘香笺自注宫司书省皆宫人职名
《國語辭典》:图书(圖書)  拼音: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
2.地图户籍。《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3.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
4.图谶符命一类的书籍。参见「图谶」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
5.图章。《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何不把我的名字,合著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图谶(圖讖)  拼音:tú chèn
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徵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如「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即预言刘季作天子。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三国演义》第八○回:「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也作「图录」、「图箓」、「图书」。
《國語辭典》:簿书(簿書)  拼音:bù shū
1.官方文书的统称。汉。王充《论衡。谢短》:「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以戏儒生。」唐。李绅〈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2.登记钱粮出纳的册子。宋。苏轼〈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于簿书米盐之间,碌碌于尘埃棰楚之地。」金。元好问〈太常引。夏馆秋林山水窟〉词:「簿书愁里过,笋蕨梦中香。」
《國語辭典》:上书(上書)  拼音:shàng shū
1.用文字向上级陈述意见。《战国策。齐策一》:「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2.旧时师长向学生讲授新课。《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國語辭典》:秘书(祕書)  拼音:mì shū
1.古代图书集中帝室,如西汉藏于天禄阁,东汉藏于东观,故宫中所藏的图书秘记,称为「秘书」。《文选。班固。答宾戏》:「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
2.管理文书并协助主管管理事务的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于时有个秘书卫随,最能广识天下奇人。」
《國語辭典》:琴书(琴書)  拼音:qín shū
1.琴与书。《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2.一种说唱故事的曲艺。以扬琴伴奏,故称为「琴书」。曲调因地而异,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曲种。
《骈字类编》:一书(一书)
唐 刘驾 有感 谁遣一书来,灯前问边事。
分类:一书
《國語辭典》:文书(文書)  拼音:wén shū
1.文字。《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2.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三国志平话》卷上:「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3.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
4.司理文书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