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曹家
 
班姑史
 
班昭才学

相关人物
班昭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

例句

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國語辭典》:才学(才學)  拼音:cái xué
才能与学识。《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国语辞典》:满腹才学(满腹才学)  拼音:mǎn fù cái xué
形容人才能学识丰富。如:「他满腹才学,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国语辞典》:才学兼优(才学兼优)  拼音:cái xué jiān yōu
才能与学识俱佳。《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分类:才能学识
《分类字锦》:并有才学(并有才学)
南史刘孝绰传其三妺一适琅琊王叔英一适吴郡张嵊一适东海徐悱并有才学悱妻文尤清拔所谓刘三娘者也
分类:姊妹
《分类字锦》:马融才学(马融才学)
后汉书马融传融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分类:翁婿
《國語辭典》:文章  拼音:wén zhāng
1.斑斓美丽的花纹。《史记。卷二三。礼书》:「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
2.德行事功、礼乐法度。《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3.文辞或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三国演义》第六○回:「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4.曲折隐微的含义。《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听这话内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
《國語辭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漢語大詞典》:才术(才術)
才学。后汉书·班固传:“ 固 自以二世才术,位不过郎,感 东方朔 、 杨雄 自论,以不遭 苏 、 张 、 范 、 蔡 之时,作《宾戏》以自通焉。”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方孝孺 《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今世学古之士,艺能才术如 元振 者,虽不多见,然不可谓果无其人也。”
分類:才学
《漢語大詞典》:才业(才業)
才学。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虽某之名位才业,望 忠州 , 赞皇 也远矣,而閤下读书为文,立身行事,岂不知 吉甫 、 僧孺 之为人乎?”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分類:才学
《漢語大詞典》:材术(材術)
本领;才学。鬼谷子·飞箝“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歷説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 宋 曾巩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诗:“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臣材术短浅,老病日侵。”
《漢語大詞典》:一枝才
比喻有出人头地能取高第的才学。 明 杨慎 《桂湖曲送胡考思》:“含情重含情,攀留桂枝树。珍重一枝才,留连千里句。”参阅“一枝桂”。
《漢語大詞典》:器彩
谓才学。 南朝 宋 谢庄 《为尚书八座奏封皇子郡王》:“第某皇弟等,器彩明敏,令识颖悟。”
分類:才学
《國語辭典》:人才  拼音:rén cái
1.有才能学识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老残游记》第七回:「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也作「人材」。
2.人的品貌、才学。汉。王充《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有妻是刘家女,人见他生得有几分人才,都唤他做玉天仙。」
《國語辭典》:谪仙(謫仙)  拼音:zhé xiān
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如汉朝东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苏轼等都曾被称誉为「谪仙」。《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苏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远,真谪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