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47,分9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佛教
佛教音乐
上座部佛教
西藏佛教
原始佛教
北方佛教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
佛教徒
分类词汇
道家
宗师
圣经
大教
真教
玄门
《國語辭典》:佛教  拼音:fó jiào
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为释迦牟尼佛所创。主张一切都是不圆满的,凡是缘起的现象都是无常的,只有息灭贪、瞋、痴,證得圆满智慧,才能得究竟解脱。佛教流传至今,主要的教学系统:一、上座部佛教,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二、大乘佛教,包括中国佛教及西藏佛教以及日本、韩国佛教。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但主要以亚洲为主。
2.佛陀的教法。《西游记》第八回:「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国语辞典》:佛教音乐(佛教音乐)  拼音:fó jiào yīn yuè
歌颂佛德的清净音声或曲调。释迦牟尼时代,出家人对于歌舞的态度颇为谨慎,在他们圆寂后,为了宗教的传教与教团的维持,遂有经典朗诵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为音乐。佛教音乐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唐室宫廷,并促成唐代乐舞的高度发展。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以及道场忏法,藉以启请十方诸佛菩萨、赞咏圣贤或诵持经典。由于所授渊源不同,故分为南北两体,闽南以较热闹的鼓山调为主,后来并发展为子弟戏;北方则以正统的海潮音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涌,层层相交之感。
《国语辞典》:上座部佛教  拼音:shàng zuò bù fó jiào
巴利语系的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地点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
《国语辞典》:西藏佛教  拼音:xī zàng fó jiào
约西元七世纪起在西藏发展的佛教。为佛教三大传统之一,以藏文为圣典语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扬全球。其教学特色在综合小乘与大乘的波罗蜜多乘、金刚乘,见解上以中观为究竟,法门则以密续为主流。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前者指佛语,包括经和律,后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师的论著。主要教派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宗。各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俗称为「喇嘛教」。
《国语辞典》:原始佛教  拼音:yuán shǐ fó jiào
现代部分佛教学者依据巴利文的尼柯耶和汉译四阿含及律部的资料,试图拟构从释迦牟尼至佛教分裂前的教法内容。而称分裂之前的佛教为「原始佛教」。
《国语辞典》:北方佛教  拼音:běi fāng fó jiào
近代佛教学者为避免大、小乘含有褒贬义的用语,将佛教从接受的师承传统与流传区域分南北两系统。传播在今北印度、西藏、中国大陆(傣族佛教除外)、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总称。实指大乘佛教。也称为「北传佛教」。
《国语辞典》:部派佛教  拼音:bù pài fó jiào
释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后,佛教僧团明显的出现分裂,直到大乘佛法流行前后为止,约五百年间,称为「部派佛教」。这段时期,佛教僧团分化成十八部(或更多),各部派间所遵行的戒律不同,学说互异。但早期的佛经都在这时完成结集。有的学者比较谨慎的将释尊以来,到部派时期佛教称为「早期佛教」。
《国语辞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别之一。兴起于西元初,是从反对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为出发,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为重。流传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如:「虽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却以东北亚国家的人民居多。」
《漢語大詞典》:佛教徒
信奉佛教的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范缜 是这样有骨气的一个思想家,佛教徒束手无策。”
《國語辭典》:道家  拼音:dào jiā
1.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后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游记》第二回:「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王充《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顾欢》:「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
3.指道教。唐。张敬忠 准敕勘复蜀州青城山常道观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使道佛两所各有区分者。」《宋史。卷一七九。食货志下一》:「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國語辭典》:宗师(宗師)  拼音:zōng shī
1.崇拜景仰,尊以为师。《汉书。卷三○。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谢弼》:「中直方正,为乡邑所宗师。」
2.为众所尊崇的学者。《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朱浮》:「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唐。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孙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者矣!」
3.明、清时对提督学政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次年,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为前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4.职官名。汉置,掌管训导宗室子弟之事。《汉书。卷一二。平帝纪》:「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晋书。卷五九。列传。汝南王亮》:「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乃以亮为宗师,本官如故。」
《國語辭典》:圣经(聖經)  拼音:shèng jīng
1.圣贤所著的经典。指儒家奉为典范的著作。《新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一》:「自孔子在时,方脩明圣经以绌缪异。」《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如解说圣经,一向都不有自家身己,全然虚心,只把他道理自看其是非。」
2.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新约两种。各国译本达千馀种之多。
《漢語大詞典》:大教
(1).重要的教导和训戒。礼记·乐记:“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意芳讯,大教克明。”
(2).尊称别人的教言。与人接谈或书信中所用的套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一路问来,果然问着,今幸得接大教。” 陈启泰 《致缪荃孙书》:“辱大教,存注甚厚,且诵且荷。”
(3).指佛教。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是大教流行 江 东,经卷未备,禪法无闻,律藏多闕。”
即南交。指南方边远地带。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阯 大教。” 俞樾 诸子平议·大戴礼记二:“大教即大交也。《通鑑》前编引《书大传》,‘中祀大郊’与‘秋祀柳穀’、‘冬祀幽都’对文, 郑 注曰:南交称大交。曰:宅南交。然则大交为南方之地,犹柳穀为西方之地,幽都为北方之地也。此作大教者,‘教’与‘交’声近。”参见“ 南交 ”。
《漢語大詞典》:南交
指 交趾 。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因地处南方,故称。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 南交 。” 蔡沉 传:“ 南交 ,南方 交趾 之地。” 孙星衍 疏引墨子·节用篇:“昔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趾 ,北降 幽都 。”一说谓太阳由北向南转移之处。见《书·尧典》:“宅南交” 孔 传。
《漢語大詞典》: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虽石室之写金言, 草堂 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变文》:“至心启告十万尊,谁解宣扬微妙法,若能为我谈真教,身为奴僕不为难。”
(2).指纯真的教化。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
《國語辭典》:玄门(玄門)  拼音:xuán mén
1.精辟、奥妙的境界。语本《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2.称道家。《魏书。卷一○八。礼志一。序》:「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
3.玄妙的法门,用来总称佛法。如华严宗立十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