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佛教  拼音:fó jiào
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为释迦牟尼佛所创。主张一切都是不圆满的,凡是缘起的现象都是无常的,只有息灭贪、瞋、痴,證得圆满智慧,才能得究竟解脱。佛教流传至今,主要的教学系统:一、上座部佛教,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二、大乘佛教,包括中国佛教及西藏佛教以及日本、韩国佛教。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但主要以亚洲为主。
2.佛陀的教法。《西游记》第八回:「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国语辞典》:佛教音乐(佛教音乐)  拼音:fó jiào yīn yuè
歌颂佛德的清净音声或曲调。释迦牟尼时代,出家人对于歌舞的态度颇为谨慎,在他们圆寂后,为了宗教的传教与教团的维持,遂有经典朗诵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为音乐。佛教音乐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唐室宫廷,并促成唐代乐舞的高度发展。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以及道场忏法,藉以启请十方诸佛菩萨、赞咏圣贤或诵持经典。由于所授渊源不同,故分为南北两体,闽南以较热闹的鼓山调为主,后来并发展为子弟戏;北方则以正统的海潮音为主,所唱出的梵音如海浪般有波波相涌,层层相交之感。
《国语辞典》:上座部佛教  拼音:shàng zuò bù fó jiào
巴利语系的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地点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
《国语辞典》:西藏佛教  拼音:xī zàng fó jiào
约西元七世纪起在西藏发展的佛教。为佛教三大传统之一,以藏文为圣典语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扬全球。其教学特色在综合小乘与大乘的波罗蜜多乘、金刚乘,见解上以中观为究竟,法门则以密续为主流。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前者指佛语,包括经和律,后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师的论著。主要教派有宁玛、噶举、萨迦、格鲁四宗。各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俗称为「喇嘛教」。
《国语辞典》:原始佛教  拼音:yuán shǐ fó jiào
现代部分佛教学者依据巴利文的尼柯耶和汉译四阿含及律部的资料,试图拟构从释迦牟尼至佛教分裂前的教法内容。而称分裂之前的佛教为「原始佛教」。
《国语辞典》:北方佛教  拼音:běi fāng fó jiào
近代佛教学者为避免大、小乘含有褒贬义的用语,将佛教从接受的师承传统与流传区域分南北两系统。传播在今北印度、西藏、中国大陆(傣族佛教除外)、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总称。实指大乘佛教。也称为「北传佛教」。
《国语辞典》:部派佛教  拼音:bù pài fó jiào
释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后,佛教僧团明显的出现分裂,直到大乘佛法流行前后为止,约五百年间,称为「部派佛教」。这段时期,佛教僧团分化成十八部(或更多),各部派间所遵行的戒律不同,学说互异。但早期的佛经都在这时完成结集。有的学者比较谨慎的将释尊以来,到部派时期佛教称为「早期佛教」。
《国语辞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别之一。兴起于西元初,是从反对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为出发,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为重。流传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如:「虽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却以东北亚国家的人民居多。」
《漢語大詞典》:佛教徒
信奉佛教的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范缜 是这样有骨气的一个思想家,佛教徒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