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经(遺經)
(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
(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漢語大詞典》:血经(血經)
(1).指用血抄写的经书。相传 元 僧 善继 刺指血写《华严经》,藏 苏州 半塘 龙寿庵 ,通称血经。参阅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古迹·血书〈华严经〉》
(2).指月经。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七章:“他在流亡的日子里,听到义和团的神奇故事。女人的血经布,可以破除洋人的大炮,这在他也觉得是不可以想象的。”
《漢語大詞典》:东鲁书(東魯書)
指儒家的经书。 元 汤式《离亭宴煞·送杨景言回杭州》套曲:“一襟 东鲁 书,两胁《西厢传》。”参见“ 东鲁 ”。
分類:儒家经书
《漢語大詞典》:东鲁(東魯)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漢語大詞典》: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國語辭典》:一经(一經)  拼音:yī jīng
1.一种经书。《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坚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2.经历某种行为或过程。《红楼梦》第四六回:「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剋啬异常。」《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一经查出,是要重办的。」
《漢語大詞典》:一经程(一經程)
犹一瓶。经程,酒器名。《韩诗外传》卷十:“ 齐桓公 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 管仲 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 许维遹 集释:“ 郝懿行 云:经程,酒器名也。侯鯖録云:‘陶人为酒器,有酒经焉, 晋安 人凡餽人酒,书曰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他境人有游於此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於门,乃知酒五瓶为五经。’案: 张云璈 《四寸学》‘酒经’条亦引侯鯖録云:‘今之量酒言斤,当是经字之譌,古量酒以升以斗以石,未闻斤也。酒瓶名酒经,典雅可用,而人罕知之。’”
分類:一瓶酒器
《國語辭典》:经纬(經緯)  拼音:jīng wěi
1.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2.常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4.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國語辭典》:经义(經義)  拼音:jīng yì
1.经书的意旨。《汉书。卷八一。张禹传》:「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2.以经文为题所作的文章。唐宋用以取士,明清变为八股,称为「制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國語辭典》:经理(經理)  拼音:jīng lǐ
1.经书的义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及寐。」
2.常理。《荀子。正名》:「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3.经营治理。《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明德,经理宇内。」《三国演义》第三九回:「且说当时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经理未定,人报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吴。」
4.公司、企业中主持策划整个部门事务的负责人。如:「业务经理」、「饭店经理」。
《漢語大詞典》:执经(執經)
手持经书。谓从师受业。汉书·于定国传:“ 定国 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八月益凉,时得休假,儻矜其拘缀不得走请,务道之传而赐辱临,执经座下,获卒所闻,是为大幸。” 清 钱谦益 《谕祭赠礼部右侍郎冯有经文》:“於戏!涕泗何从,言念春宫之旧事;话言犹在,追怀青殿之执经。”
《国语辞典》:经文(经文)  拼音:jīng wén
1.经书中的文句。《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
2.宗教典籍记录的文词。
《國語辭典》:传记(傳記)  拼音:zhuàn jì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國語辭典》:大经(大經)  拼音:dà jīng
1.常道。《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佛教指卷数较多或最主要的经典。如在净土三部中,《无量寿经》是大经;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经》是大经。般若经中,以《摩诃般若经》为大经。南朝陈。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经所说,当转法轮;大品之言,皆绍尊位。」
《漢語大詞典》:经意(經意)
(1).经书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观其骨鯁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
(2).经心;注意。 唐 张祜 《题赠仲仪上人院》诗:“黄叶不经意,青山无事身。” 宋 苏轼 《答王定国书》:“吾弟大节过人,而小事亦不经意。”明史·文苑传四·屠隆:“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 叶圣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开出来使人全不经意,却颤颤地、冷冷地铺满了庭阶。”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漢語大詞典》:授经(授經)
讲授经书。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由 汉氏 已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新唐书·选举志上:“及 太宗 即位,益崇儒术……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 清 陈维嵩 《寿楼春·为白琅季节母吴孺人赋》词:“筑柘馆,连芸窗,更授经帐底,画荻帘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