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树异(樹異)
立异。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端方是尚,朴雅为经,间标新而树异,有象物以赋形。”
分類:立异
《國語辭典》:同异(同異)  拼音:tóng yì
1.同与不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唐。韩愈〈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2.战国时惠施提出的学说。认为事物中存在著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每类事物都有共同的性质,此即大同;但每类事物中不同的种属又各有自己共同的性质,是为小同。从类上推,万物皆同归属于一大类,而自种属下求,以至于物体本身,又都其特点,是以事物之间的差别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國語辭典》:同尘(同塵)  拼音:tóng chén
如灰尘一般的混杂在一起。语本《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比喻混同于流俗,不标新立异。《文选。左思。吴都赋》:「载汉女于后舟,追晋贾而同尘。」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íng
1.违反常情,表示高异的风格。《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高凤传。论曰》:「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老残游记》第八回:「他临走到底将这袍子留下,未免太矫情了。」
2.掩饰真情。《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國語辭典》:矫情(矯情)  拼音:jiǎo qing
人的性情倔强、任性。如:「这个人真矫情,动不动就耍小性子。」
《國語辭典》:矫俗(矯俗)  拼音:jiǎo sú
1.矫正世俗。《后汉书。卷二○。祭遵传》:「矫俗厉化,卓如日月。」
2.故意立异违俗。《老残游记》第六回:「你那串铃本可以不摇,何必矫俗到这个田地呢!」
《國語辭典》:瓦合  拼音:wǎ hé
破瓦相合,虽聚而不齐。比喻乌合之众。《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
《漢語大詞典》:巧迟(巧遲)
语本《孙子·作战》。指用兵弄巧立异,反而造成行动迟缓。《文选·张协〈杂诗〉之七》:“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 李周翰 注:“兵权不尚巧迟,尚拙速也。”
《漢語大詞典》:矫异(矯異)
(1).抑制差别。 北周 刘璠 《雪赋》:“既夺朱而成素,实矫异而为同。”
(2).故意与众不同;有意立异。 明 李东阳 《成国庄简公挽诗》序:“﹝ 庄成国 ﹞为文温言和气,诚心直道,不为矫异诡激之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说林:“人心不同,如其面也。 张甲 述 李乙 之言,而声容笑貌,不能尽为 李乙 ,岂矫异哉?”
《漢語大詞典》:工迟(工遲)
语本孙子·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原指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后以“工迟”指用兵因持重谨慎而造成的缓慢。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兵闻拙速,未覩工迟之久。”晋书·闵王承传:“兵闻拙速,不覩工迟。”新唐书·韦挺传:“帝不悦曰:‘兵寧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 挺 乃度它岁运,何哉?’”
《漢語大詞典》:剥异(剥異)
谓辩难立异。剥,通“ 驳 ”。《后汉书·胡广传》:“若事下之后,议者剥异,异之则朝失其便,同之则王言已行。” 王先谦 集解引 沈钦韩 曰:“ 邵伯温 闻见録:‘剥当作驳,剥、驳古字通。’”
分類:辩难立异
《國語辭典》:神头鬼面(神頭鬼面)  拼音:shén tóu guǐ miàn
比喻标新立异,故作奇特。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那些儿不称你个婆婆愿,我与你积趱下铜斗般家私过遣,每日价神头鬼面。」也作「神头鬼脸」。
《國語辭典》:神头鬼脸(神頭鬼臉)  拼音:shén tóu guǐ liǎn
比喻标新立异,故作奇特。《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回:「非幻心里才明白了,看见是个徒弟,心里又著恼,又好欢喜,说道:『你做这等神头鬼脸怎的?』」也作「神头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