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知  拼音:tōng zhī
1.告知。《水浒传》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亦宜悬示通知。」
2.通晓。唐。白居易〈扬孝直除滑州长史制〉:「专习武经,通知吏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济南府里有些从前大书院出来的人,觉得自家学问甚深,通知时务。」
3.机关内部各单位间有所洽办或通知时使用的文书;内容简单时亦可对外使用。如:「开会的通知已经发出去了。」
《國語辭典》:预知(預知)  拼音:yù zhī
事先知道。《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闻得华山陈希夷先生名抟,表德图南的,精于数学,预知未来之事。」
《國語辭典》:知方  拼音:zhī fāng
知礼法,明大义。《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传》:「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国语辞典》:怎知  拼音:zěn zhī
那里知道。如:「一切均已安排妥当,怎知事情突然有了变卦!」《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我前日认是奉公执法,怎知反被奸徒所骗。」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八出:「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國語辭典》:露章  拼音:lù zhāng
公布弹劾或荐举章奏的考核程序。《汉书。卷八六。何武传》:「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宋史。卷一六○。选举志六》:「嘉定十二年,命监司、守臣举十科政绩所知自代,露章列荐,并籍记审察,任满,则取其举数多、有政绩行谊者升擢之。」
《漢語大詞典》:知德
才智与德行。 章炳麟 《訄书·订孔》:“﹝ 孔丘 ﹞下比 孟軻 ,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分類:才智德行
《國語辭典》:熟知  拼音:shú zhī
深知、透澈瞭解。唐。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之二:「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國語辭典》:秘密(祕密)  拼音:mì mì
1.隐密的。《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既然如此,索性秘密些我倒也佩服。」
2.隐密而不让人知道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些出家人毕竟心性古怪,此房有何秘密。」
《國語辭典》:知性  拼音:zhī xìng
1.哲学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综合感觉材料构成知识的能力。也称为「悟性」。
2.泛指具备知识、理性等特质。如:「他打算安排一次知性之旅,到各国名胜古迹参观。」
《國語辭典》:开示(開示)  拼音:kāi shì
尊称高僧大德的教诲。《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请二位将那五年之后风潮渐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开示一二。」
《漢語大詞典》:审知(審知)
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后汉书·冯衍传上:“ 永衍 审知 更始 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於 河内 。”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昔 蜀汉 霍弋罗宪 据郡不降 魏 ,及审知后主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漢語大詞典》:知从(知從)
亦作“ 知纵 ”。 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 汉 律定为有罪。后汉书·梁统传:“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从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 李贤 注:“知纵谓见知故纵, 武帝 时立见知故纵之罪,使 张汤 等著律。”
《國語辭典》:夙闻(夙聞)  拼音:sù wén
从前听过。《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分類:知道所知
《漢語大詞典》:识心(識心)
(1).知道心意。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2).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宋书·少帝纪:“德业冲粹,识心明允。”《坛经·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明 李贽 《答周西岩书》:“或有或无,自是识心分别,妄为有无,非汝佛有有有无也明矣。”
《国语辞典》:正念  拼音:zhèng niàn
佛教用语。八正道的第七支。谓随时都清楚地知道当下的心念。《中阿含经》卷一○:「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