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性  拼音:tiān xìng
天生的本性。《孝经。圣治章》:「父子之道,天性也。」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
《國語辭典》:清和  拼音:qīng hé
1.形容天气晴朗和暖。唐。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诗:「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2.升平的景象。《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海内之气清和咸理。」《梁书。卷五十二。止足传。陶季直传》:「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國語辭典》:野性  拼音:yě xìng
1.性情不驯顺。《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虽然从宽贷其一死,总得管押他几年,收收他的野性才好。」
2.乐好乡野隐居之性。唐。郑谷 自遣诗:「谁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宋。陆游 野性诗:「野性从来与世疏,俗尘自不到吾庐。」
《國語辭典》:心志  拼音:xīn zhì
心思毅力。如:「心志不坚的人,是很难有大成就的。」《三国演义》第五五回:「盛为筑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
《國語辭典》:平易  拼音:píng yì
1.性情谦逊平和。《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姓铁,名英,号补残,是个肝胆男子,学问极其渊博,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2.文字浅显易懂。如:「文句平易」。
《漢語大詞典》:平远(平遠)
(1).平夷远阔。 宋 范成大 《回黄坦》诗:“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周 即冲寂, 吴 即流畅, 唐 稍平远,并幽夜之逸光。”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平远的原野的尽处,明蓝的天幕一丝不皱地直垂下去。”
(2).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坦之 ﹞祖 东海 太守丞,清淡平远。”
(3).山水画的一种取景方法,自近山望远山,意境绵邈旷远。 宋 郭思 纂集《林泉高致》载其父 郭熙 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國語辭典》:掩抑  拼音:yǎn yì
形容声音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國語辭典》:思致  拼音:sī zhì
思想的能力、意态。《南史。卷二七。殷景仁传》:「景仁不为文而敏有思致,不谈义而深达理。」《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理尚栖约,思致恬敏。」
《漢語大詞典》:性真
(1).性情真率。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序:“ 鹿门子 示余《酒中十咏》,物古而词丽,旨高而性真,可谓穷天人之际矣。”
(2).指天真烂漫。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诗:“少小看头角,嬉游总性真。”
(3).谓真性。《楞严经》卷三:“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人生太閒则别念窃生,太忙则性真不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天条书》:“天条十款当遵守,切莫鬼迷昧性真。”
《國語辭典》:僻陋  拼音:pì lòu
偏远鄙陋。《史记。卷七○。张仪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
《國語辭典》:狰狞(猙獰)  拼音:zhēng níng
面貌凶恶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叫家丁妆了一班牛头马面,魔王夜叉,极狰狞的怪物。」《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
《國語辭典》:铁牛(鐵牛)  拼音:tiě niú
1.铁铸的牛。
2.比喻孔武有力,四肢发达的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你这铁牛,有什么事,也不查个明白,就提起板斧来,要斫倒我杏黄旗,是何道理?」
3.耕耘机的俗称。可耕田,亦可拖车。如:「自从推行农业机械化后,田里只见铁牛,真正的水牛越来越少了。」
《國語辭典》:平允  拼音:píng yǔn
1.公平适当。《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虞诩》:「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2.性情平易。《晋书。卷三八。文六王列传。齐王攸》:「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
《國語辭典》:玄虚(玄虛)  拼音:xuán xū
1.深妙虚无的哲理。指道家思想。《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协字巨胜,少尚玄虚。」《文选。左思。咏史八首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2.使人迷惑的手法。《西游记》第三九回:「那呆子就弄玄虚,将行李分开,就问寺中取条匾担,轻些的自己挑了,重些的教那皇帝挑著。」
《國語辭典》:水性  拼音:shuǐ xìng
1.水的特性。《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臣等窃谓河流转徙,乃其常事;水性就下,固无一定。」
2.游泳、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镜花缘》第一三回:「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
3.比喻没有主见。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老夫人随邪水性,道我能言快语说合成,我说波娘七代先灵。」《西游记》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
4.像水一样可以随意方圆,无定性。比喻善变而用情不专。《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火之辈,少真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