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蔚蔚  拼音:yù yù
闷闷不乐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愁蔚蔚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愉敖。」汉。仲长统《昌言。理乱》:「彼之蔚蔚皆匈(胸)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讵肯用此为终死之分耶?」
《漢語大詞典》:堙郁(堙鬱)
(1).郁结;抑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鬱兮其谁语?”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不意璅璅者,復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之,堙鬱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憾。”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鬱,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2).窒塞;不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去年 灵州 之役, 关西 民无辜而死者十五万餘,咎将谁执!此政化堙鬱之大者也。”
《國語辭典》:忧郁(憂鬱)  拼音:yōu yù
忧伤悒郁。《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疾困乃死。」《红楼梦》第三回:「只因宝玉情性乖僻,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著实忧郁。」也作「忧悒」。
《漢語大詞典》:沈抑
亦作“沉抑”。
(1).犹言退隐。管子·宙合:“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
(2).犹抑郁。《楚辞·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心怫鬱而紆结兮,意沉抑而内悲。” 明 杨慎 《思友赋·寄杨用修》:“志沉抑而慊慊兮,魂离散而难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 阿盖 将室中椅凳之类略加整饬,各自坐于靠左壁之一凳上,十分沉抑。”
(3).谓受压抑而致埋没。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逸才沉抑则与凡庸为伍。” 宋 陆游 《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天圣 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 寇凖 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明史·张四维传:“於是 四维 稍汲引海内正人为 居正 所沉抑者。虽未即尽登用,然力反前事,时望颇属焉。”
(4).指声音低沉。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人生的经过,受环境万千现象变化的反映……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扬沉抑。” 郭沫若 《橄榄·人力以上》:“沉抑的声调在寥寂的夜气中分外响得凄凉。”
《漢語大詞典》:茀郁(茀鬱)
(1).抑郁。《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心重结,意不舒,内茀鬱,忧哀积。”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悲填膺而茀鬱兮,聊自记于斯文。”
(2).曲折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山则盘紆茀鬱,隆崇嵂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其盘紆茀鬱,奇文互起,縈布锦绣,万变不穷。”
《漢語大詞典》:抑沈
(1).压抑沉沦。楚辞·天问:“ 比干 何逆,而抑沉之?”
(2).抑郁。 汉 王昭君 《怨诗》:“志念抑沉,不得頡頏。”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漢語大詞典》:拥郁(擁鬱)
犹抑郁。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或徘徊顾慕,拥鬱抑按。”宋书·孝武帝纪:“自今百辟庶尹,下民贱隶,有怀诚抱志,拥鬱衡閭,失理负谤,未闻朝听者,皆听躬自申奏,大小以闻。”
分類:抑郁
《漢語大詞典》:窒郁
抑郁;沉闷。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我读过 伽里达惹 的《霞空特罗》,那种翡翠般的有深度的澄明,读起来令人心身上所有的一切窒郁,都要消融了的一样。”
分類:抑郁沉闷
《漢語大詞典》:鞅郁(鞅鬱)
犹抑郁。鞅,通“ 怏 ”。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其声也,则鞅鬱有意,摧萃不羣。超遥衡山,崎曲抱津。”
分類:抑郁
《國語辭典》:仰天  拼音:yǎng tiān
仰望著天空。《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文选。曹植。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國語辭典》:低眉  拼音:dī méi
1.眉目低垂。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形容垂眉和善的情态。如:「低眉善目」、《太平广记。卷一七四。俊辩》:「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3.卑屈顺从。《抱朴子。外篇。刺骄》:「低眉屈膝,奉附权豪。」
4.形容忧愁因苦。唐。韩翃 送郑员外诗:「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
《國語辭典》:掩抑  拼音:yǎn yì
形容声音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國語辭典》:牢骚(牢騷)  拼音:láo sāo
抑郁不平。《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骚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热的时候,仲翔又在窘乡,便发出无限牢骚,无非是骂官场的话。」
《國語辭典》:郁纡(鬱紆)  拼音:yù yū
忧愁萦回缠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國語辭典》:愤懑(憤懣)  拼音:fèn mèn
忿恨不平。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讳,是以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也作「忿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