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委曲  拼音:wěi qū
1.委婉曲折。《史记。卷二七。天官书》:「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待学生寻个便,到那里替兄委曲通知,周全其事,决不有误。」
2.屈身折节,意不得伸。
3.事情的原委。《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是以因笺先白委曲。」
《國語辭典》:婉婉  拼音:wǎn wǎn
1.卷曲、曲折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北周。庾信〈游山〉诗:「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
2.美好。《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3.和顺的样子。南朝宋。谢瞻〈经张子房庙〉诗:「婉婉幕中画,耀耀天业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这话婉婉向庄徵君说了。」
《漢語大詞典》:婉曼
(1).柔美。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晋 左芬 《万年公主诔》:“盼蒨其媚,婉曼其娇。”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白华 向他望了一眼。审察的,同时又是婉曼的一眼。”
(2).委婉。 茅盾 《追求》五:“她的话语,又爽利,又婉曼,又充满着暗示。”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她用了庄严的然而婉曼的口吻针对着 李芳 的语意回答:‘也许还有几个三月十七留给我,但都是今天那样的一个;我不要别有一番风光的一个!’”
(3).抑扬动听。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六章二:“至今 吴 歌与 楚 歌还是那么婉曼可爱。” 阿英 《年画的叫卖》:“叫卖人的婉曼歌声,和新奇辞藻,更富有诱惑性的袭击他们心弦。”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國語辭典》:婆娑  拼音:pó suō
1.舞蹈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
2.盘旋、停留。《文选。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3.阑珊、舒展。《北周。庾信。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4.舒展。唐。姚合 游阳河岸诗:「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5.委婉曲折。《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6.茂盛的样子。《尔雅。释木》「如松柏曰茂」句下晋。郭璞。注:「枝叶婆娑。」
7.泪光闪动的样子。如:「泪眼婆娑」。
《國語辭典》:宛转(宛轉)  拼音:wǎn zhuǎn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2.身体转动,翻来覆去。《楚辞。严忌。哀时命》:「愁脩夜而宛转兮,气涫𩰾其若波。」
3.含蓄委婉。《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宛转万情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也作「婉转」。
4.态度和蔼、柔顺。如:「发言时措辞宛转些,别冲撞他人,引起争执。」
5.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著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也作「婉转」。
6.形容缠绵委曲。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7.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如:「莺声宛转。」也作「婉转」。
《國語辭典》:无乃(無乃)  拼音:wú nǎi
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口语的莫非、只怕。《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汉。文帝〈议佐百姓诏〉:「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也作「毋乃」。
《國語辭典》:崎岖(崎嶇)  拼音:qí qū
1.地势或道路艰险峻峭,高低不平。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唐。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2.比喻处境艰难。《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閒,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宋。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國語辭典》:微言  拼音:wéi yán
1.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2.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國語辭典》:婉娈(婉孌)  拼音:wǎn luǎn
1.年轻美好。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一二:「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唐。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夫其窈窕之秀、婉娈之姿,贞节峻于寒松,韶仪丽于温玉。」
2.柔媚、柔顺。唐。陈鸿《长恨传》:「繇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
3.缠绵。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弟士龙〉诗:「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唐。蒋防《霍小玉传》:「自尔婉娈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
4.依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卢绾自微,婉娈我皇。」南朝梁。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于沛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娈于樊阳。」
5.亲爱。《后汉书。卷二二。朱祐等传。赞曰》:「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國語辭典》:软语(軟語)  拼音:ruǎn yǔ
温婉轻柔的话。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國語辭典》:婉娩  拼音:wǎn wǎn
1.妇女言语、容貌温婉柔顺的样子。《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2.形容春光明媚。宋。欧阳修〈三月清明天婉娩〉词:「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
《國語辭典》:婉转(婉轉)  拼音:wǎn zhuǎn
1.曲折、委曲。南朝梁。武帝〈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也作「宛转」。
2.含蓄委婉。如:「瞧她含羞带怯的模样,真是婉转可人。」也作「宛转」。
3.辗转。《淮南子。精神》:「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4.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也作「宛转」。
5.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唐。高璩 和薛逢赠别诗:「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也作「宛转」。
6.绸缪。《文选。潘岳。射雉赋》:「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國語辭典》:郁纡(鬱紆)  拼音:yù yū
忧愁萦回缠绕。《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郁纡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