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闲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游散(遊散)
蹓跶。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使市中的妇女、小儿,离开不见天日的居室,终日在公园中作工或游散。”《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去吧!到草滩上游散游散!”
游逛散心。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刘无名》:“游散名山,周游四海。”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 观世音 於王后宫见女身者,王者禁固,不得游散,化物为难。”
《漢語大詞典》:散冗
闲散。 宋 王禹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平生好泉石,况復官散冗。”
分類:闲散
《國語辭典》:游人(遊人)  拼音:yóu rén
游玩的人。《老残游记》第三回:「殿前搭著凉棚,摆设著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看那男男女女的游人,坐了好些时,方才回去。」
《國語辭典》:婆娑  拼音:pó suō
1.舞蹈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俛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
2.盘旋、停留。《文选。宋玉。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3.阑珊、舒展。《北周。庾信。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4.舒展。唐。姚合 游阳河岸诗:「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
5.委婉曲折。《文选。王褒。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6.茂盛的样子。《尔雅。释木》「如松柏曰茂」句下晋。郭璞。注:「枝叶婆娑。」
7.泪光闪动的样子。如:「泪眼婆娑」。
《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旧习而无所改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
2.敷衍慢怠。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这里傍边侧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裘独茧纶。」唐。韩偓 拥鼻诗:「却要因循添逸兴,若为趋竞怆离忧。」
4.蹉跎、延误。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栉沐寄道友〉诗:「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國語辭典》:广文(廣文)  拼音:guǎng wén
1.广大宽厚的文德。《商君书。徕民》:「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
2.人名。指唐朝郑虔。《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郑虔传》:「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唐。杜牧。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维犬图书共一船。」
3.明、清时对教授、教官的别称。《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妾前以四金寄广文,以复名在案。」
4.广文馆的简称。唐代国子监下七学之一。《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广文馆,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
《國語辭典》:广文先生(廣文先生)  拼音:guǎng wén xiān shēng
1.唐朝郑虔。见《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郑虔传》。唐。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2.明、清时代将教授国学的先生称为广文先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首诗乃是广文先生所作,道他做官清苦处。」
《漢語大詞典》:广文馆(廣文館)
唐 七学之一。 天宝 九年,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领国子学中修进士业者。参阅通典·职官九新唐书·百官志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广文
《國語辭典》:閒情  拼音:xián qíng
悠閒的情趣。如:「工作这么忙,我那有游山玩水的閒情?」
《國語辭典》:黄雀(黃雀)  拼音:huáng què
动物名。鸟纲雀科。体小,身具黑斑,嘴与脚皆带有黄色。
《國語辭典》:散人  拼音:sǎn rén
1.疏散无用的人。《庄子。人间世》:「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2.不为世所用之人。唐宋以后,隐退的文人儒士多自号散人。如唐陆龟蒙号「江湖散人」,朱刘钦号「冰壶散人」。
《國語辭典》:散地  拼音:sǎn dì
1.閒散的地位。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分類:闲散官职
《國語辭典》:野情  拼音:yě qíng
爱好天然风物的情性。宋。梅尧臣 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漢語大詞典》:地仙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卷三:“ 罗浮山 中有 黄道人 ,相传 东晋 时, 葛洪 炼丹仙去, 道人 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唐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新五代史·杂传·张筠:“ 筠 居 洛阳 ,拥其貲,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3).比喻美丽的女子。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鬭嬋娟。”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
《漢語大詞典》:云心(雲心)
(1).云端;高空。有时用指神话中的仙境。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重櫨出汉表,层栱冒云心。” 唐 元稹 《莺莺传》:“絳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 嫦娥 至。”
(2).形容闲散如云的心情。 唐 白居易 《初夏闲吟兼呈韦宾客》:“云鬢随身老,云心著处安。” 唐 黄滔 《狎鸥赋》:“云心瀟洒以荐往,鹤貌飘颻而叠至。”
《漢語大詞典》:散仙
(1).道教语。仙人未授仙职者之称。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2).比喻放旷不羁、自由闲散的人。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王毂 《逢道者神和子》诗:“酒里消閒日,人间作散仙。” 清 黄遵宪 《宫本鸭北索和》诗:“登楼北望方多事,未许偷闲作散仙。”
《國語辭典》:野心  拼音:yě xīn
1.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凶暴、放纵难以驯服的心性。《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游记》第四三回:「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后多指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