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穹穹厚厚
天地
元气
六合
无名
知道
正气
清浊
白门
封禅
太空
郊祀
对越
浩劫
两间
《漢語大詞典》:穹穹厚厚
指天地。 唐 李翱 《侯处士墓志》:“其首章曰:‘穹穹与厚厚兮,乌愤予而不攄。’”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体穹穹厚厚之仁。”亦省作“ 穹厚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引》:“崇事奕叶,苦思积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旷之际。”
分類:天地
《國語辭典》:天地  拼音:tiān dì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峡出,旷然禾畴,与峡中个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指天地间的神灵。《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
《高级汉语词典》:元气
元气
分类:元气
《國語辭典》:六合  拼音:liù hé
1.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若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为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2.阴阳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
《國語辭典》:无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没有名声。《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ào
明晓道理。《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庄子。秋水》:「知道者,必达于理。」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ao
明白瞭解。《三国演义》第四○回:「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总一瞧他神气不对,知道必有事情。」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清浊(清濁)  拼音:qīng zhuó
1.水的清洁与浑浊。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优劣、善恶等分别。《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三国演义》第九四回:「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
3.清气与浊气。《乐府诗集。卷十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五首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西游记》第一回:「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4.音乐上指清亮或重浊的声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閒;其察清浊也,不过一人之所胜。」《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5.声韵学上指声带不颤动的清音,和声带颤动的浊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國語辭典》:白门(白門)  拼音:bái mén
1.白色的门。
2.南京的别称。参见「南京」条。
《國語辭典》:白莲教(白蓮教)  拼音:bái lián jiào
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旁附佛教以招揽信众,元代后搀入大量他教成分,教义更趋复杂,以致派别林立,超过百种。信徒众多,分布很广,元、明、清曾发动政治反抗运动。
《國語辭典》:封禅(封禪)  拼音:fēng shàn
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梁甫山除地祭地称为「禅」。秦汉时特重此礼。《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唐。李商隐〈韩碑〉诗:「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國語辭典》:太空  拼音:tài kōng
1.天空。《三国演义》第三○回:「一霎时,火燄四起,烟迷太空。」
2.地球大气外围以及其上的空域,称为「太空」。
《國語辭典》:郊祀  拼音:jiāo sì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文选。扬雄。甘泉赋》:「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也称为「郊社」。
《漢語大詞典》:对越(對越)
(1).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 文 之 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对越在天’与‘骏奔走在庙’相对为文。‘对越’犹对扬,言对扬 文 武 在天之神也……扬、越一声之转。” 汉 班固 《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 宋 苏辙 《论明堂神位状》:“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
(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灵。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宋史·礼志二:“当愁惨之际,行对越之仪,臣等实虑上帝之弗歆。”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诚,逆福釐,生蒸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宜讲求故事,对越以格纯嘏。”
《國語辭典》:浩劫  拼音:hào jié
1.极长的时间。佛经指大地经成、住、坏、空四阶段为一大劫,历时极长,故称为「浩劫」。唐。曹唐 小游仙诗九八首之六:「玄洲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2.大灾难。如:「赤祸横流,是二十世纪人类的浩劫。」《邻女语》第六回:「若是朝廷尚不知顺时利导,改变旧章,立意图新,将来激成水火一场浩劫,只怕比此次还大呢!」
3.大台阶。唐。杜甫 玉台观诗二首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漢語大詞典》:两间(兩間)
谓天地之间。指人间。 唐 韩愈 《原人》:“形於上者谓之天,形於下者谓之地,命於其两间者谓之人。”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愿彊於为善,益新厥德,使信於诸夏,闻於夷狄者,无曲可议,则至刚可以塞两间,一怒可以安天下矣。” 金 陈赓 《宣宗挽词》:“俭德高千古,鸿勋际两间。”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那时节立朝纲当辩姦,我这里正气漫漫塞两间。” 鲁迅 《集外集·题〈徬徨〉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徬徨。”
分類:天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