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万方
澄清
神武
王道
万邦
太傅
高阳
皇极
临御
王业
平阳
普天
晴川
治世
一指
《國語辭典》:万方(萬方)  拼音:wàn fāng
1.万国,各地诸侯。《书经。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2.各地方。唐。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3.多种多样。汉。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4.用尽方法。《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dèng qīng
沉淀杂质,使其清澈。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chéng qīng
1.清澈、清亮。《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吕布到城下时,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觉。」
2.平定祸乱,恢复秩序。宋。文及翁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3.弄清楚明白。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一:「陛下不复澄清善恶,俱与忠臣尚书令尹勋等并时显封,使朱紫不别,粉墨杂糅。」
《國語辭典》:神武  拼音:shén wǔ
英明勇武。《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三国演义》第三○回:「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
《漢語大詞典》:神武门(神武門)
古宫门名。即 南朝 时 建康 皇宫西首之 神虎门 。 唐 初因避 太祖 李虎 讳而改“虎”为“武”或“兽”。相传 南朝 梁 陶弘景 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见南史·陶弘景传南史·梁纪下·敬帝:“﹝ 太平 元年﹞十一月,起 云龙 、 神武门 。”按,梁书作“神虎门”。宋书·傅亮传:“ 神武门 外,每旦车常数百两。”按,南史作“神兽门”。 宋 苏轼 《再送蒋颖叔》诗之二:“归来趁别 陶弘景 ,看挂衣冠 神武门 。” 北京 紫禁城 ( 故宫 )北门也叫“神武门”。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ào
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思想。《书经。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
《國語辭典》:王道  拼音:wáng dao
北平方言:(1)指性子猛烈、剧烈。(2)指蛮横、霸道。
《漢語大詞典》:万邦(萬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國語辭典》:太傅  拼音:tài fù
1.职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师而在太保之上。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
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國語辭典》:高阳(高陽)  拼音:gāo yáng
上古帝王颛顼。参见「颛顼」条。
《漢語大詞典》:高阳池(高陽池)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國語辭典》:皇极(皇極)  拼音:huáng jí
1.皇帝所建立的准则、规范。《晋书。卷三。武帝纪》:「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
2.帝位或王室之位。《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
《漢語大詞典》:皇极殿(皇極殿)
明 宫殿名。本名 奉天殿 , 清 改名 太和殿 ,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皇极殿 ,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 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 ,中曰 中极殿 ,后曰 建极殿 ,所谓三大殿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漢語大詞典》:临御(臨御)
(1).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当阳亲览,临御万国。”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折衝四表,临御八荒。”旧唐书·宪宗纪论:“及上自藩邸监国,以至临御,讫于 元和 ,军国枢机,尽归之於宰相。”宋史·外国传五·注辇:“廓明明之德以临御下民,怀翼翼之心以昭事上帝。至仁不伤於行韦,大信爰及於渊鱼。”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却説我大 清 圣祖 康熙 佛爷在位,临御六十一年,厚泽深仁,普被寰宇。”
(2).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朝班:“朝班自有定式,今上久不临御,班行遂无定序。”清史稿·礼志四:“帝临御园中,遇列圣诞辰,忌辰,令节,朔、望、并拈香行礼。”
《國語辭典》:王业(王業)  拼音:wáng yè
帝王的基业。《文选。班固。东都赋》:「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國語辭典》:平阳(平陽)  拼音:píng yáng
1.平坦的地方。《西游记》第二二回:「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
2.地名。在现今山西省临汾县。为尧的都城,汉朝曾经置县于此。《文选。马融。长笛赋并序》:「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
《漢語大詞典》:普天
(1).整个天空。 汉 扬雄 《长杨赋》:“普天所覆,莫不沾濡。”
(2).遍天下。亦指遍天下的人。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上定洪业,使普天一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孔庙废塑像:“至 嘉靖 初, 永嘉 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毁矣!”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他不但不被普天同愤,且可以大呼‘打倒……严办’者。”
《漢語大詞典》:晴川
晴天下的江面。 晋 袁峤之 《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晴川歷歷 汉阳 树,芳草萋萋 鸚鵡洲 。” 清 方文 《田家》诗之一:“出郊聊散步,芳草艳晴川。”
《國語辭典》:治世  拼音:zhì shì
1.太平时代。《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2.治理国事。《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漢語大詞典》: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 一指马 ”。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漢語大詞典》:一指马(一指馬)
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 公孙龙 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后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宋 黄庭坚 《次韵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马,以解废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