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  拼音:měi guó lián bāng diào chá jú
美国司法主要调查机关。英文全名为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为FBI。总局设在华盛顿,于西元一九○八年成立。主要工作是侦查美国各州是否有违反联邦法的行为,如以间谍从事颠覆行动及危害联邦政府的治安等行为。
《国语辞典》:勿枉勿纵(勿枉勿纵)  拼音:wù wǎng wù zòng
通常指司法的公正,不会冤枉无罪之人,有罪也绝不轻饶。如:「勿枉勿纵是司法的基本精神。」
《国语辞典》:治平专案(治平专案)  拼音:zhì píng zhuān àn
民国八十五年九月间由司法单位所推动的全国性扫黑活动。主要对象是不良帮派的分子。案情严重若经逮捕后,立即送往绿岛监狱附设之看守所,严密看管。
《国语辞典》:承审员(承审员)  拼音:chéng shěn yuán
旧时还未设法院,由县长兼理地方的司法,代表县长受理诉讼的专职人员,称为「承审员」。也称为「承审」。
《国语辞典》:狱警(狱警)  拼音:yù jǐng
监狱官及监所管理人的旧称,隶属于司法矫治体系,不同于隶属内政体系的一般警察。
《国语辞典》:法务部(法务部)  拼音:fǎ wù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国检察行政、犯罪防治、犯罪矫正、司法保护、廉政、行政执行、法规咨商、行政院之法律事务及司法人员养成教育业务。
《国语辞典》:自主国(自主国)  拼音:zì zhǔ guó
凡统治权力,如行政、立法、司法等权能自主运作与控制,并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今日国际法上多以主权国家称之,相对于附庸国。
《国语辞典》:陪审团(陪审团)  拼音:péi shěn tuán
欧美司法制度,在审判程序进行前,由不特定公民组成的团体参与审判,为一种公民义务,各国关于成员人数与参与方式之规定各有不同。
《漢語大詞典》:干警(幹警)
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1.8.5:“ 南充 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人民日报》1984.5.27:“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极少数检察干警还有违法乱纪行为。”
《漢語大詞典》:遏讼(遏訟)
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起诉。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遏讼者,遏止欲讼者也。” 贾公彦 疏:“有人见欺犯,欲向官所讼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漢語大詞典》:法律制度
①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②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所有权方面的法律制度、诉讼方面的法律制度等。
《國語辭典》:罚款(罰款)  拼音:fá kuǎn
1.强制违法者缴纳一定金钱做为惩戒的处罚。如:「闯越平交道不仅要罚款,而且会被吊销执照。」也称为「罚金」。
2.对违反规定的人所罚的钱。如:「你可以将应缴的罚款直接划拨到各裁决所。」也称为「罚金」。
《國語辭典》:国际法院(國際法院)  拼音:guó jì fǎ yuàn
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于西元一九四六年于荷兰的海牙成立,以法官十五人组成,依国际法解决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以及对联合国各机关和专门机构所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也作「国际法庭」。
《國語辭典》:保释(保釋)  拼音:bǎo shì
刑事未决的嫌疑犯,提出相当保證,由法院暂时释放之,称为「保释」。
《漢語大詞典》:如详缴(如詳繳)
旧时官府司法用语。谓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准予销案。儒林外史第六回:“知县查上案去,批了个‘如详缴’。”详,指下级衙门给上级衙门的报告。缴,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