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印可  拼音:yìn kě
佛教用语。佛教谓师父承认弟子对佛法的修学或体悟是正确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宋。黄庭坚〈法安大师塔铭〉:「虽蒙天衣印可,犹栖法席数年。」
《漢語大詞典》:化理
(1).教化治理。 唐 柳宗元 《河间刘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扬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 谊 之所言略施行矣。”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嗟乎!荒陬陋区,幸得藉公化理,民不敢为蠹,士不敢为蝎。”清史稿·世祖纪二:“化理未奏,则罪在朕躬。”
(2).佛家指事物变化之理。《楞严经》卷十:“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髮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漢語大詞典》:帝释(帝釋)
亦称“ 帝释天 ”。 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 须弥山 顶 善见城 。梵文音译名为 释迦提桓因陀罗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人天感悴,帝释动怀。”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忉利照园之东,帝释天城之北。”《水浒传》第六回:“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仙宫寳嵌妆,帝释珠交网。”
《漢語大詞典》:宝帐(寶帳)
(1).佛家的帷帐。《观佛三味海经·观四威仪品》:“宝帐宝盖及诸幢幡,皆悉备足。”《法华经·信解品》:“覆以宝帐,垂诸华幡。”
(2).华美的帐子。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宝帐三千万,为尔一朝容。”新唐书·王琚传:“﹝ 王琚 ﹞受馈遗至数百万,侍儿数十,宝帐备具,闔门三百口。” 宋 张先 《菩萨蛮·频见》词:“娇香堆宝帐,月到棃花上。”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七:“宝帐春寒熏睡鸭,炉香犹记若朝衣。”
《漢語大詞典》:出离(出離)
(1).犹佛家所谓涅槃。《华严经》五:“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五祖 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祇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2).走出;离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一齐观瞻,见个书生,出离人羣。”《水浒传》第五六回:“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装作无所闻见模样,以图欺骗自己,总算已从地狱出离。”
(3).犹超出。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國語辭典》:杀生(殺生)  拼音:shā shēng
佛教用语。佛教五戒之一。后来道教亦承继这项戒律。凡是杀死有情识的生命,包括亲手去杀,教唆人去杀害,以及称赞杀生的行为均属之。《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下》:「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漢語大詞典》:一劫
佛家语。天地的一成一败谓“一劫”。亦泛指一段很长的时间。《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不可计品》:“是辈人於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国土人,一切所当为者皆信,皆信已来行过一劫。”大般涅槃经卷上:“ 如来 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隋书·经籍志四:“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然皆有成有败。一成一败,谓之一劫。”云笈七籤卷四:“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復改运,遂积五劫,迨于 开皇 。”
《漢語大詞典》:善处(善處)
妥善处理;善于处理。国语·晋语一:“君子曰:善处父子之间矣。” 唐 杜甫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诗:“皇华吾善处,於汝定无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朱震川司空:“人益追服 陆 之善处怨家云。” 毛泽东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
(1).指优越的地位。汉书·陈平传:“臣闻 平 使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2).佛家指净土。《法华经·药草喻品》:“现世安隐,后生善处。”
《國語辭典》:都讲(都講)  拼音:dū jiǎng
1.古时主持学舍的人。
2.学舍主讲的人。《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
3.讲唱变文时担任唱经的人。
《國語辭典》:都试(都試)  拼音:dū shì
讲武考试。汉制以立秋日总试骑士。《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晋书。卷二一。礼志下》:「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试。」
《國語辭典》:果报(果報)  拼音:guǒ bào
佛教用语。由于前世行为的力量所导致的结果。《杂阿含经》卷四:「我不如是说:『应施于我,不应施馀。施我得大果报,非施馀人得大果报。』」
《漢語大詞典》:印心
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吾观 震旦 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 达摩氏 印心之经,朕取而閲之,信然。” 明 李贽 《复焦弱侯》:“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國語辭典》:瑶函(瑤函)  拼音:yáo hán
1.尊称他人的信函。唐。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瑶函真迹在,妖魅敢扬威。」也作「瑶笺」。
2.珍贵的书籍。
《國語辭典》:三玄  拼音:sān xuán
1.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老子》、《庄子》、《周易》之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庄、老、周易总谓『三玄』。」
2.中国禅宗临济禅师接引学者的方法。谓一句话应包含有三个层面。《人天眼目》卷一:「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國語辭典》:根性  拼音:gēn xìng
1.人的本质。如:「他根性善良。」
2.佛教用语。指人性中有生善恶作业的力量。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國語辭典》:义疏(義疏)  拼音:yì shù
本指解释佛教经典。后泛指阐释经义的书。如周易义疏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