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伯益  拼音:bó yì
1.人名。虞舜的臣子,为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伯益,益避居箕山之北。汉。张衡〈西京赋〉:「伯益不能名,隶首不能纪。」也作「伯翳」、「柏翳」。
2.乐曲名。晋傅玄制。《晋书。卷二三。乐志下》:「改黄爵行为伯益。」
《漢語大詞典》:酋豪
(1).部落的首领。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使怒,收 乌桓 酋豪,缚到悬之。”后汉书·西羌传赞:“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章炳麟 《訄书·原人》:“其种类不足民,其酋豪不足君。”
(2).土豪。陈书·华皎传:“时 南州 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新唐书·王琚传:“﹝ 王琚 ﹞在州与官属小史酋豪饮謔、摴博、藏鉤为乐。”
(3).盗匪头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惧内:“ 唐 末 朱温 、 李克用 ,皆一时剧盗酋豪。”
《漢語大詞典》:哥舒
复姓。 唐 突骑施 有 哥舒部 ,世居 安西 ,亦以部落名为姓氏。 唐 有名将 哥舒翰 。参阅旧唐书本传、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蕃落
(1).外族部落。蕃,通“ 番 ”。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述 道武 结婚蕃落,则曰:‘招携荒服,追慕 汉高 。’” 唐 刘言史 《赋蕃子牧马》诗:“蕃落多晴尘扰扰,天军猎到鸊鵜泉。”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建康 乾符坤络,世暌戎狄……非天堑之险艰于渡也,以性岐蕃落,渡之无适於用耳。”
(2).指外族人。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一西人到闕,随行蕃落,将不允出驛。”
《漢語大詞典》:插汉(插漢)
(1).插入河汉。极言其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其水南流经 鲁阳关 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 元 钱惟善 《龙峰孤塔》诗:“高标插汉苍龙左,倒影横江白鹤东。” 清 吴伟业 《九峰诗·横云山》:“ 横云 插汉领诸峯,雨过泉飞乱壑松。”
(2). 明 代蒙古族部落名。亦称 插汉儿 、 察罕 、 察哈尔 ,本 元 裔 小王子 之后。 明 嘉靖 间 卜赤 (一作 布希 )驻牧 插汉 之地,因以为名。参阅《清文献通考·舆地二三》
《漢語大詞典》:小部
(1).指 唐 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餘人,皆十五以下。” 元 张昱 《唐天宝宫词》:“小部梨园出教坊,曲名新赐《荔枝香》。”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八:“新歌细字写冰紈,小部君王带笑看。”《桐桥倚棹录·舟楫》引 清 徐映玉 诗:“春昼画船相次泊,氍毹小部拂云和。”
(3).小部落。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
《漢語大詞典》:部大
魏 晋 时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或酋长。
《國語辭典》:人皇  拼音:rén huáng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三。人皇》引《春秋命历序》曰:「人皇氏九头,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分九州。」《太平广记。卷四八〇。频斯》引《拾遗录》:「壁上刻有三皇之像,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也称为「泰皇」。
《國語辭典》:部长(部長)  拼音:bù zhǎng
中央政府管理各部的最高长官。如:「教育部部长」。
《漢語大詞典》:九姓
(1).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 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 。旧唐书·回纥传:“ 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 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
(2). 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 、 仆固 、 浑拔野古 、 同罗 、 思结 、 契苾 、 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 ,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 ,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 。”
(3).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月氏 之后,始居 祁连山 北的 昭武城 (今 甘肃 高台县 ),后为 突厥 所破,迁于 中亚 的 葱岭 一带,其支庶分王各地,为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寻 、 戊地 、 史 ,世称九姓,亦称 昭武九姓国 。见新唐书·西域传下·康
《漢語大詞典》:渠帅(渠帥)
(1).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 巴 蜀 民大惊恐。”晋书·武帝纪:“ 西域 戊己校尉 马循 讨叛 鲜卑 ,破之,斩其渠帅。”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寨落虽多,往往相仇杀,不相亲暱,亦无渠帅统领。”
(2).泛指魁首。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秦少游 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作渠帅,世遂寡称。”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挟策追风,推为渠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 王弇州 司寇,於后七子中,学殖之博,著述之富,最为渠帅。”
《漢語大詞典》:分建
谓分别建立部落。晋书·四夷传·吐谷浑:“ 吐谷浑 , 慕容廆 之庶长兄也,其父 涉归 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 涉归 卒, 廆 嗣位,而二部马鬭, 廆 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鬭!’”
《漢語大詞典》:玄枵
(1).十二星次之一。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女、虚、危三宿,与十二辰相配为子,与占星术的分野相配为 齐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 杨伯峻 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 唐 张守节 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於辰在子, 齐 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於辰在子, 齐 之分野,属 青州 。” 明 末以十二次翻译 欧洲 传入的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玄枵相当于“宝瓶宫”。
(2).亦作“ 玄嚣 ”。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 帝喾 的祖父。《孔子家语·五帝德》:“ 宰我 曰:‘请问 帝嚳 ?’ 孔子 曰:‘ 玄枵 之孙, 乔极 之子,曰 高辛 。’”史记·五帝本纪:“﹝ 嫘祖 ﹞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 玄嚣 。”
《國語辭典》:蛮子(蠻子)  拼音:mán zi
1.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说相公病危死了。」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里一个头领,骂我蛮子前,蛮子后。」
2.奴婢。《称谓录。卷三二。贱称》:「郎仁宝七脩类稿云:『南子相貌鄙薄轻浮,皆类乎厮役,故称奴婢为蛮子。』据此,则蛮子亦贱称也。」
《漢語大詞典》:蛮氏(蠻氏)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