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下国(下國)  拼音:xià guó
1.自称本国的谦词。《左传。哀公十一年》:「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2.小国。《文选。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3.诸侯国。《书经。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唐。李善。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
4.天下。《诗经。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漢語大詞典》:小邦
小国;小城邑。书·武成:“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宋 刘过 《上袁文昌知平江》诗:“欲上 姑苏 望 虎丘 ,小邦寧有此风流?” 明 杨慎 《续百一诗》之九:“小邦得干城,强敌亦何为。”
分類:小国城邑
《國語辭典》:附庸  拼音:fù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
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匮,却放置酒瓶。」
《漢語大詞典》:小腆
小国。书·大诰:“ 殷 小腆,诞敢纪其叙。” 孔颖达 疏:“ 殷 本天子之国, 武庚 比之为小,故言小腆。腆是小貌也。 郑玄 云:‘腆谓小国也。’”一说为馀孽。 曾运乾 正读:“小腆,言餘孽也,指 武庚言 。” 清 宗稷臣 《题明张苍水狱中诗稿后》:“当先生没时, 闽 、 粤 、 滇 中诸小腆,多已消灭。” 柳亚子 《羿楼旧藏南明史料书目提要·小腆纪年》:“惟小腆命名,典出《多方》《多士》(按:《多方》《多士》《大誥》之误),为敌国指斥之词,今日閲之,殊为触目。”
分類:小国正读
《漢語大詞典》:微国(微國)
小国;衰微之国。《公羊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何以不名?微国也。”《穀梁传·庄公五年》:“ 黎来 ,微国之君,未爵命者也。”后汉书·窦融传:“赐 融 璽书曰:‘……欲遂立 桓 文 ,辅微国,当勉卒功业。’”
《漢語大詞典》:事大
指小国侍奉大国。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玄 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
《國語辭典》:东隅(東隅)  拼音:dōng yú
1.东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东侧。《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國語辭典》:群小  拼音:qún xiǎo
1.众小人。《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历、讽等不识大典,而与群小共欢哗。」
2.众姬妾。《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3.众小国。《史记。卷三○。平准书》:「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國語辭典》:西夏  拼音:xī xià
国名。(西元1038~1227)宋代兴起于今内蒙古一部分及甘肃西北部的国家。其先世为夏州节度使,本姓拓拔,唐赐姓李,宋赐姓赵,至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为「西夏」。后为蒙古所灭。
《國語辭典》:东周(東周)  拼音:dōng zhōu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國語辭典》:国主(國主)  拼音:guó zhǔ
1.一国的君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和尚师兄,岂不闻古人说:『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
2.对皇帝的贬称。《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时显德五年也。」
《漢語大詞典》:后成(後成)
古代西域小国名。汉书·匈奴传下:“ 狐兰支 与 匈奴 共入寇,击 车师 ,杀 后成 长。” 颜师古 注:“ 后成 , 车师 小国名也。”
《漢語大詞典》:小朝
(1).古代人臣晋见君主的寻常朝会,和“大朝”对言。隋书·礼仪志七:“﹝胡帽﹞ 后周 一代,将为雅服,小朝公宴,咸许戴之。”隋书·何稠传:“此乃晦朔小朝之服。”
(2).小朝廷,小国家。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景 既割地称臣,有语及朝廷为大朝者, 梦锡 ( 常梦锡 )大笑曰:‘君等尝欲致君如 尧 舜 ,今日自为小朝邪?’” 清 钱大昕 《岳忠武墓》诗:“小朝誓表和亲日,大将圜扉絶命年。” 严复 《原强》:“ 忽必烈 汗荐食小朝,混一华夏。”
《漢語大詞典》:小侯
(1).古代用以称小国。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尹知章 注:“往重报轻。所谓大国善下小国,则取小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2).谓四夷之君。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 孔颖达 疏:“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
(3).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后汉书·邓禹传:“ 禹 少子 鸿 ,好筹策。 永平 中,以为小侯。”又《明帝纪》:“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李贤 注引 袁宏 后汉纪曰:“又为外戚 樊氏 、 郭氏 、 阴氏 、 马氏 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一说以年小获封,故称。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明 汤显祖 《紫箫记·纵姬》:“自家姓 郭 ,名 锋 ,世号小侯。祖是 汾阳王 郭子仪 ;姊是当今贵妃娘娘。”
(4).指高官显贵。 宋 余靖 《题刘太傅栖心亭》诗:“宏构小侯第,避权长掩关。”
《國語辭典》:触蛮(觸蠻)  拼音:chù mán
庄子则阳篇中所假设的两个小国。比喻细微的地方。参见「蛮触相争」条。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三○首之七:「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