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从此
有以
闻道
一道
来去
直道
明白
大体
至道
物理
公道
发挥
论事
至理
明道
《國語辭典》:从此(從此)  拼音:cóng cǐ
从这个时候起。《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怕从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个地方。」《红楼梦》第五七回:「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
《漢語大詞典》:有以
(1).犹有因。有道理;有规律。《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记·田儋列传:“﹝ 横 ﹞遂自剄,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 高帝 。 高帝 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 晋 潘岳 《西征赋》:“岂虚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或隐或见,时行时止,顺冬夏而无乖,应昏明而有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武林》:“ 武林山 出 武林 水, 灵隐 后山毋乃是此山,亦復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2).犹有为。有所作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王弼 注:“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3).犹有何。有什么。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4).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孙子·九变:“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自古立国,未尝不有以处之也;无以处之,则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 严复 《原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國語辭典》:闻道(聞道)  拼音:wén dào
追求知识学问。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國語辭典》:一道  拼音:yī dào
1.唯一的方法。《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一条通路。《北史。卷九七。西域传。序》:「自玉门度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诗之二:「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
3.一起、一并。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三:「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且打交你尘簌簌,一道与男女揣个骨看。」也作「一道儿」。
4.量词。如:「一道菜」、「一道公文」、「一道彩虹」。
《國語辭典》:来去(來去)  拼音:lái qù
1.往返。晋。鸠罗摩什 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唐。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2.去。唐。岑参〈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诗:「苍生望已久,来去不应迟。」
3.上下、左右。指距离与差别甚小。《水浒传》第一一○回:「正应方腊二字,占据江南八郡,又比辽国差多少来去?」《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仔细看时,正比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来去。」
4.交际往来。《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去,只有夫妻二人。」
5.来由、道理。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这小鬼头倒说的有个来去。」
《國語辭典》:直道  拼音:zhí dào
1.正直之道。《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事君直道,与朋信心。」《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
2.笔直不弯曲的道路。《北史。卷七四。张衡传》:「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卷二。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即使、就说。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國語辭典》:明白  拼音:míng bai
1.清晰、清楚、明确。《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员,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把言语支吾,不说明白。」
2.聪明、不糊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看书,心下也著实明白了。」《红楼梦》第六二回:「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
3.了解、知道。《红楼梦》第五五回:「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
4.清醒。《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國語辭典》:大体(大體)  拼音:dà tǐ
1.大略、概要。《淮南子。泛论》:「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
2.大约、大致。《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
3.心。《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4.整个局面。《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
《國語辭典》:至道  拼音:zhì dào
1.大道,至善至美之道。《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文选。韦曜。博弈论》:「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
2.宋朝太宗的年号(西元995~997)。
《國語辭典》:物理  拼音:wù lǐ
1.事物的道理。《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唐。杜甫 曲江诗二首之一:「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2.研究物体的性质、状态、运动等变化的学科。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ào
1.正道。《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
2.大路。《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ao
公平。《红楼梦》第三六回:「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
《國語辭典》:发挥(發揮)  拼音:fā huī
1.将能力、精神等表现出来。如:「发挥革命精神」。《红楼梦》第一五回:「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2.阐发分析。如:「借题发挥」。《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为这事被我们先生发挥了一顿,此时倒要服他老成先见。」
《国语辞典》:论事(论事)  拼音:lùn shì
析论事物的道理。东周战国。宋玉〈风赋〉:「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新唐书。卷一○三。列传。张玄素》:「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國語辭典》:至理  拼音:zhì lǐ
至高无上的道理。《抱朴子。内篇。明本》:「其评论也,实原本于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
《國語辭典》:明道  拼音:míng dào
1.大道。《老子》第四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2.知晓道理。《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正其谊不牟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北宋仁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