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魂(離魂)
(1).指远游他乡的旅人。 前蜀 韦庄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诗:“旅梦远依 湘水 阔,离魂空伴 越 禽飞。”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漫沽浊酒餉离魂,岂必忘忧惟树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2).指游子的思绪。 宋 柳永 《满江红》词之四:“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花月痕》第八回:“卅年聚散总关情,销尽离魂是此行!去日苦多来日少,春风凄切子规声。”
(3).脱离躯体的灵魂。 宋 姜夔 《踏莎行》词:“别后书辞,别时针钱,离魂暗逐郎行远。”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然所见者,人耶鬼耶?抑离魂耶?则不可知矣。”
《國語辭典》:芳魂  拼音:fāng hún
美人的魂魄。《红楼梦》第四三回:「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國語辭典》:天堂  拼音:tiān táng
1.宗教谓人死后所投生的快乐世界。《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一上》:「心能地狱,心能天堂。」
2.比喻幸福快乐的天地。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刘员外云)你再思想咱。(正旦唱)您孩儿心顺处便是天堂。」
3.术数用语。相术家称人额头以上的部位为「天堂」。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徐谓礼相术》:「他日复遇道者,顿足惊叹曰:『可惜可惜,其天堂已破,必不能令终。』其后悉验。」
《國語辭典》:超升  拼音:chāo shēng
1.越等升级。《旧唐书。卷一三八。赵憬传》:「课绩高者,不次超升。」《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既做了奴才,那却说不得干些伺候主人家的勾当,永远知识不得开,要想超升,从那里超升得起?」
2.死者灵魂上升天界。
《漢語大詞典》:蜕骨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國語辭典》:幽灵(幽靈)  拼音:yōu líng
1.死者的灵魂。《后汉书。卷四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霍谞》:「昔东海孝妇,见枉不辜,幽灵感革,天应枯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
2.有名无实或莫名其妙突然出现的事物。如:「幽灵人口」、「幽灵选票」。
《漢語大詞典》:一灵(一靈)
谓人的心灵,灵魂。 唐 韩偓 《赠僧》诗:“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燻。”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尸骨未入棺函内,一灵先到 洛阳 游。” 明 高攀龙 《理义说》:“心为处物之义,故一灵变化,物皆与心为用。”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分類:心灵灵魂
《國語辭典》:托生  拼音:tuō shēng
投胎。《红楼梦》第二八回:「就便死了,也是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伸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也作「托生」。
《國語辭典》:迷魂  拼音:mí hún
1.被迷惑的灵魂。如:「如今他已是陷入情网中的迷魂,很难劝得醒。」
2.迷惑他人使其失去本性。如:「歹徒巧设温柔乡,先迷魂后诈财。」
3.形容令人极度沉醉。如:「花灯展览,迷魂乱眼,无可言喻。」
《漢語大詞典》:楚魂
(1).诗中言“楚魂”,多有追吊 楚 人之意。指 楚王 梦遇 巫山 神女。 唐 李贺 《巫山高》诗:“ 楚 魂寻梦风颸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清 王开沃 《清平乐·题瀟湘暮雨图》词:“漠漠水云朝復暮,中有 楚 魂来去。”
(2).指 楚 屈原 。 唐 吴融 《溪翁》诗:“应嗟独上 涔阳 客,排比椒浆奠 楚 魂。” 宋 刘筠 《梨》诗:“ 宋玉 有情终未识,蔗浆无奈 楚 魂迷。”
(3).指 舜 二妃 娥皇 女英 。 元 钱惟善 《湘泪竹管》诗:“翠帷尘滴不乾云, 湘水 无声 楚 魂咽。”
(4).鸟名。传说为 楚怀王 灵魂所化。 唐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诗:“ 蜀 魄啼来春寂寞, 楚 魂吟后月朦朧。”
《國語辭典》:国魂(國魂)  拼音:guó hún
国家的灵魂。指一国特有的高贵精神与风尚。如:「振兴国魂」、「忠孝节义是我华夏民族的国魂。」
《漢語大詞典》:冥中
阴间,迷信谓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治平 中, 黄靖国 死,见冥中数狱吏指一所曰:此 唐 武后 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蔡必昌:“ 蔡太守 必昌 任 四川 重庆 守,云能过阴间,预知冥中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所以年纪一到五十上下,就给自己寻葬地,合寿材,又烧纸锭,先在冥中存储。”
《國語辭典》:元神  拼音:yuán shén
1.天神、大神。南朝宋。颜延之〈迎送神歌〉:「告成大报,受釐元神。」
2.道家称人的灵魂为「元神」。《西游记》第四○回:「他若在草科里,或山凹中,叫人一声,人不答应还可;若答应一声,他就把人元神绰去,当夜跟来。」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六出:「待贫道就在坛中,飞出元神,不论上天入地,好歹寻著娘娘。」
《國語辭典》:魂灵(魂靈)  拼音:hún líng
灵魂、魂。《西游记》第三九回:「只除过阴司,查勘那个阎王家有他魂灵,请将来救他。」《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此时尚未等他劈下来,那魂灵已在顶门里冒去了。」
《國語辭典》:超生  拼音:chāo shēng
1.投胎为人。如:「永世不得超生。」《西游记》第一三回:「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红楼梦》第二八回:「就便死了,也是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
2.宽宥其生命。常用于祈求他人怜悯救助。《红楼梦》第六七回:「只求奶奶超生!奴才再不敢撒一个字儿的谎。」《文明小史》第一回:「连忙自己摘掉帽子,爬在地下磕响头,嘴里说:『大人恩典!大人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