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漢語大詞典》:义路(義路)
正道。后汉书·李固传:“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 唐 黄滔 《与韦舍人启》:“伏惟舍人义路无疆,词源絶岸,设铸 颜 之鑪冶,恢荐 禰 之牋函。”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大谊(大誼)
(1).正道;大原则。《汉书·董仲舒传》:“ 武王 行大谊,平残贼, 周公 作礼乐以文之。”新唐书·柏耆传:“既至,以大谊动 承宗 ,至泣下。”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二》:“草鄙之人,不达大谊,辱奬训之厚,敢不尽愚。”
(2).要旨。汉书·儒林传·丁宽:“ 景帝 时, 宽 为 梁孝王 将军距 吴 楚 ,号 丁将军 ,作易説三万言,训詁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分類:要旨正道
《漢語大詞典》:广道(廣道)
正道;大道。管子·枢言:“多忠少欲,智也,为人臣者之广道也。” 唐 孟封 《行不由径》:“三条遵广道,九轨尚安贞。” 宋 黄庭坚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诗:“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分類:正道大道
《國語辭典》:正轨(正軌)  拼音:zhèng guǐ
正当的途径。如:「步入正轨」。
《漢語大詞典》:义经(義經)
正道。《逸周书·太子晋》:“国诚寧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弘义(弘義)
大义;正道。后汉书·荀彧传:“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能以国让,弘义有归。”
分類:大义正道
《漢語大詞典》:直理
犹正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中皋
(1).犹正道。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遵彼中皋,於穆不已。”
(2).皋中。皋,水边高地。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漢語大詞典》:贞道(貞道)
正道。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先人淫惠、曲意、私怨,此三者,实枉贞道,乱大德,然成败得失,莫匪由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贺遂亮 与 韩思彦 同在宪臺,钦 思彦 之风韵,赠诗曰:‘……君子重名义,贞道冠衣簪,风云行可託,怀抱自然深。’”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彝理
常理;正道。 明 李东阳 《止善刘公传》:“公乡居,每集耄稚,諭彝理,明利害,多所变革。”
分類:常理正道
《漢語大詞典》:端道
正道。韩非子·解老:“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
分類:正道
《漢語大詞典》:本途
(1).犹正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岂復知孝悌之原,忠正之直,纲纪之化,本途之归哉?”
(2).自身的前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惟言六道轮迴,不烦遣送,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
《國語辭典》:中流  拼音:zhōng liú
1.河流的中央。《史记。卷四。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有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察。」唐。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2.普通、中等。如:「中流社会」。《晋书。卷六○。列传。张辅》:「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
《國語辭典》:贞观(貞觀)  拼音:zhēn guàn
1.唐朝太宗的年号(西元627~649)。
2.宋朝西夏崇宗的年号(西元11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