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城(邊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汉 桓宽 盐铁论·击之:“往者县官未事 胡 越 之时,边城四面受敌,北边尤被其苦。” 唐 杜甫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边城有餘力,早寄从军诗。” 明 冯梦龙 《邯郸梦·天山勒石》:“拓邉城,功非小。”《人民日报》1981.8.2:“边城 乌鲁木齐市 今天雨后初晴。”
(2).指靠近两个地区交界处的城镇。 沈从文 《边城》三:“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漢語大詞典》:井邑
(1).城镇;乡村。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脩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2).市井。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诗:“閭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陈贻焮 注:“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荆南 节度十州,当 唐 之末,为诸道所侵, 季兴 ( 高季兴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井邑骚然,商贾罢市。”参见“ 井市 ”。
(3).故里。 唐 张说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路艰寇阻,兵危势急,公独颠沛致丧,归其井邑。”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九:“老大荒凉餘井邑,半龕残火一翁禪。”
《漢語大詞典》:井市
(1).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 唐 李绅 《入扬州郭》诗:“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 明 文徵明 《饮子畏小楼》诗:“君家在 皐桥 ,諠闐井市区。”
(2).代称商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令开宝塔院》诗:“又效井市态,屈强体非雅。”
《漢語大詞典》:市邑
市镇;城镇。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 宋 陆游 《过邻家》诗:“室庐封鐍多逋户,市邑萧条少醉人。”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军民辑和,市邑无扰。”
分類:市镇城镇
《國語辭典》:孤城  拼音:gū chéng
孤立的城。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
《國語辭典》:重镇(重鎮)  拼音:zhòng zhèn
1.重要的地区、位置。如:「国防重镇」、「工业重镇」。
2.掌握兵权,地位重要的大臣。《三国志。卷六一。吴书。潘浚陆凯传。陆凯》:「中常侍王蕃黄中通理,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韩弘》:「二父居重镇,我以孺子又当执金吾职乎?」
《國語辭典》:城邑  拼音:chéng yì
城市、都邑。《文选。江淹。杂体诗。魏文帝》:「众宾还城邑,何以慰吾心。」《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兖州薛兰、李封军士皆出掳掠,城邑空虚,可以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分類:城邑城镇
《漢語大詞典》:城寨
(1).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 唐 师至 三泉 ,诸将皆弃城寨遁还。”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忘生捨死攻城寨,方表英豪一片心。”
(2).城池,城镇。 李广田 《水的裁判》:“这是一座山城。小小的城寨就建立在一座荒瘠的山坡上。”
《國語辭典》:县城(縣城)  拼音:xiàn chéng
一县行政机关的所在城市。如:「县城不仅是地方行政中心,更是县境内人文荟萃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七回:「是无论府城县城,有一个城门,便设立一个捐局。」
《漢語大詞典》:军城(軍城)
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分類:戍守城镇
《漢語大詞典》:城社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
(2).代指城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自此二女频来,笑声常彻宵旦,因而城社悉闻。”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3).指邦国。后汉书·宦者传·曹节:“ 华容侯 朱瑀 知事觉露,祸及其身,遂兴造逆谋……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赏。”
(4).喻靠山(含贬义)。 唐 李邕 《又驳韦巨源谥议》:“託城社之固,乱皇家之基。”旧唐书·薛存诚传:“僧 鉴虚 者,自 贞元 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中官视 胤 眥裂,以重赂甘言诱藩臣以为城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为城社,辗转撑拄,狱不能成。”参见“ 城狐社鼠 ”。
《國語辭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以城墙为窝的狐狸,以土地庙为窝的老鼠。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何则?所托者然也。」比喻凭藉权势而肆意为恶的人。《晋书。卷四九。列传。谢鲲》:「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扰朝廷,毒闾阎。」也作「社鼠城狐」。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四乡(四鄉)  拼音:sì xiāng
1.城外四周的乡村。《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尊经阁摆席唱戏,四乡八镇几十里路的人都来看。」
2.四方。《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漢語大詞典》:乡城(鄉城)
指乡村和城镇。《水浒传》第三二回:“但遇村房道店、市镇乡城,果然都有榜文张掛在彼处,捕获 武松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出会》:“一时哄动,举邑若狂,乡城士女观者数万人。”
分類:乡村城镇
《國語辭典》:城乡(城鄉)  拼音:chéng xiāng
城市和乡下。如:「政府为了有效减少城乡差距,最近几年投入大笔经费在地方建设。」
《漢語大詞典》:穿城
穿越城镇。《隋唐演义》第五四回:“ 桃林县 县官 方正治 ,是个贤能之士,见这些人乘夜要穿城过,心中疑惑,叫军士着实盘驳,必要检看行囊。”
分類:穿越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