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地利  拼音:dì lì
1.地理形势上占优势。《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土地生产的能力。《管子。牧民》:「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有利  拼音:yǒu lì
有助益或实际的好处。如:「此次赛程安排对我们球队比较有利。」
《漢語大詞典》: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国语辞典》:利人  拼音:lì rén
有利于他人。如:「他热心公益,喜欢做些利人的事。」也作「利他」。
《漢語大詞典》:利民
(1).有利于民。逸周书·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颇形於言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七九回:“ 孙洪伊 哼了一声道:‘足下既有伟大的议论,何妨先向总理陈明,俟总理提出会议,果可利国利民,我等无不赞成。’”
(2).古代指工商业者。《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説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芻藳之数。” 高亨 注:“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业者。”一说,指从事农业生产者。
《漢語大詞典》:争利
(1).争夺利益。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王先谦 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任涛 郑洪庆 《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
(2).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 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 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 ( 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國語辭典》:上风(上風)  拼音:shàng fēng
1.风吹来的方向。《庄子。天运》:「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
2.比喻优势。《西游记》第四二回:「兄弟,虽不曾救得师父,老孙却得个上风来了。」
《國語辭典》:生水  拼音:shēng shuǐ
没煮沸的水。如:「生水最好煮开后喝,以免身体产生不适。」
《漢語大詞典》:趁时(趁時)
亦作“趂时”。
(1).及时。 宋 陈造 《田家谣》:“饭熟何曾趂时喫,辛苦仅得蚕事毕。”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宣谕》:“三月,説与百姓每:趁时耕种,不要懒惰农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四:“家务事没人料理,孩子没人打收管,猪和鸡喂得不趁时。”
(2).乘便,利用有利时机。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三出:“对此三春好景,就西郊这 丽春园 内沽卖香醪。一来趁时翫赏;二来恐遇得个情人,亦是天假其便。”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二部第十五章:“他不是熬资格、磨岁月,按照年资辈分,稳步升到首辅地位的典型的首相,而是那种趁时邀利,平步登天的暴发户式的首相。”
《漢語大詞典》:无息(無息)
(1).不间断。《礼记·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 朱熹 集注:“既无虚假,自无间断。”
(2).没有利息。 周恩来 《在摩加迪沙群众欢迎会上的讲话》:“ 中国 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
《國語辭典》:设法(設法)  拼音:shè fǎ
筹划方法,想办法。《红楼梦》第六四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既不至使其过悲,而哀痛稍伸,亦不致抑郁致病。」《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务必设法解散,千万不可滋事。」
《國語辭典》:风头(風頭)  拼音:fēng tóu
1.风势强劲或风势强劲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九八回:「汝引三千军径到魏兵屯粮之所,不可入营,但于上风头放火。」《西游记》第二二回:「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
2.比喻情势的发展。《红楼梦》第六一回:「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见面连赢了两条,甚为得意。那知风头好,人家都缩了注子,心里一恨,那牌就倒下霉来了。」
《國語辭典》:风头(風頭)  拼音:fēng tou
言行表现特别活跃或出色,格外惹人注意。如:「他的风头很健。」也作「锋头」。
《漢語大詞典》:海王
凭借海的有利条件而成王业。管子·海王:“海王之国,谨正盐筴。” 尹知章 注:“言以负海之利而成王业。”
(1).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领。 清 魏源 《寰海》诗之九:“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之祖 约翰 ,尝念先人为海王,因投海军为之帅。”
(2).指海上主权。 清 黄遵宪 《出军歌》:“国轨海王权尽失,无地划 禹 跡。”
《國語辭典》:便人  拼音:biàn rén
1.熟悉某事的人。《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汉。郑玄。注:「亦言其谦也。辟仁圣之名,云自便习于此事之人耳。」
2.顺便为人办事的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要觅个便人梢信往家中,取些盘缠,就要个亲人来看觑同回。」《儒林外史》第一九回:「随即拿二十两银子递与匡超人,叫他带在寓处做盘费。匡超人欢喜接了,遇便人也带些家去与哥添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