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境界
完美境界
道德境界
罗落境界
分类词汇
世界
希夷
云海
清尘
猖狂
彼岸
疆理
环中
玉虚
界分
玄门
《國語辭典》: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漢語大詞典》:完美境界
达到全面发展的状况。例如:在人类历史上要求向完美境界进步的革新。
《漢語大詞典》:道德境界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自私自利”,就是人们对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
《高级汉语词典》:罗落境界
分布驻扎于边境
《國語辭典》:世界  拼音:shì jiè
1.佛教用语:(1)古印度人的宇宙观,指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世界。《大正藏。般若部。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法称品》:「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利益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2)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国土。清。钱谦益〈募修开元寺万佛阁疏文〉:「华严世界,涌现于阎浮提,何其盛也。」
2.世上、人间。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3.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国家。如:「世界史」、「世界大战」。
4.自成体系的组织或现象。如:「科学世界」、「儿童世界」。
《國語辭典》:世界观(世界觀)  拼音:shì jiè guān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國語辭典》:希夷  拼音:xī yí
1.原指道的本体无声无色。语本《老子》第一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用以指虚空玄妙。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2.灵芝的别名。参见「灵芝」条。
《國語辭典》:云海(雲海)  拼音:yún hǎi
1.高峰间平铺如海的云层。唐。李白〈关山月〉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泛指高远空阔的境地。唐。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何堪万里外,云海已溟茫。」
《國語辭典》:清尘(清塵)  拼音:qīng chén
1.尘,行路扬起的尘土。「清尘」为对尊贵者的敬称。《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晋。卢谌〈与司空刘琨书〉:「自奉清尘,于今五稔。」
2.高洁的遗风。《楚辞。屈原。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梁书。卷一四。列传。任昉》:「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彼岸  拼音:bǐ àn
1.对岸,那一边。
2.佛教用语。指解脱后的境界,为涅槃的异称。《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高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弘六度。」
3.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國語辭典》:疆理  拼音:jiāng lǐ
1.釐定疆界。《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2.疆域。《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史臣曰》:「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及世祖平宋,疆理混一。」
《國語辭典》:环中(環中)  拼音:huán zhōng
1.圆环的中心。比喻空虚而无是非的境界。《庄子。内篇。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史臣曰》:「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
2.范围之内,掌握之中。《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糜以长算,制之环中。」
《國語辭典》:玉虚(玉虛)  拼音:yù xū
1.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首之六:「寂绝乘丹气,玄明上玉虚。」
2.比喻超凡的境界。宋。杨万里 雪晴诗:「何须师鲍谢,诗在玉虚中。」
《國語辭典》:界分  拼音:jiè fèn
1.界线。《朱子语类。卷三七。论语。子罕篇下》:「经与权,须还他中央有个界分。如程先生说,则无界分矣。」
2.地界。《水浒传》第二二回:「宋江弟兄两个,不则一日,来到沧州界分。」
《國語辭典》:玄门(玄門)  拼音:xuán mén
1.精辟、奥妙的境界。语本《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2.称道家。《魏书。卷一○八。礼志一。序》:「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
3.玄妙的法门,用来总称佛法。如华严宗立十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