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2.场所、地方。辽。耶律楚材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3.情况、层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漢語大詞典》:画卷(畫卷)
(1).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宋 苏辙 《次韵王定国见赠》:“屡出诗章新管籥,偶开画卷小山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隐趣:“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蹟、画卷纵观之。” 清 松泉老人 墨缘汇观录·名画上·宋迪秋山图卷:“此卷且有‘奉华瑶暉’印章及 元 末诸公题咏,宜为 宋 人画卷中之錚錚者。”
(2).比喻动人的场面或情景。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我们感激 毛主席 和他的战友们,他们在通宵不熄的烛光下写下了这部社会主义的灿烂画卷。”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当我们把这些诗篇排列在一起,在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充满着革命者的豪情壮志的我们时代的丰富的画卷。” 何为 《从苏家坡到古田会议》:“今天,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宏伟的画卷,已在辽阔的 中国 大地上迅速展现。”
《國語辭典》:画幅(畫幅)  拼音:huà fú
1.泛指图画。宋。蒋捷 贺新娘。梦冷黄金屋词:「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
2.图画的尺寸、大小。如:「这幅画的画幅虽小,所呈现的画面却十分精致细腻。」
《國語辭典》:情境  拼音:qíng jìng
情景、境地。如:「在那种情境下,除了笑笑,你还能表示什么呢?」
《漢語大詞典》:意状(意狀)
情况;情景。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文帝 引 辽 会 建始殿 ,亲问破 吴 意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梦赞》:“意状盈眼前,好恶迭万变。”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
分類:情况情景
《漢語大詞典》:凶惨(兇慘)
凶恶残酷。 辽 王鼎 《懿德皇后论》:“第 乙辛 凶惨无匹,固无论;而 孝杰 以儒业起家,必明於大义者,使如惟信直言,毅然諍之,后必不死。”
指残酷悲惨的情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此 白某 之子,不宜使老后见此兇惨,宜续其头。”
《漢語大詞典》:过电影(過電影)
比喻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情景。 杨匡满 等《命运》:“他把自己两三个月来受过的审讯像过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深夜,我躺在床上绞尽脑汁‘过电影’,我断定它掉在教室里了。”
《國語辭典》:场景(場景)  拼音:cháng jǐng
1.在摄影场内搭建的布景,用以表示实景。相对于外景而言。
2.场面、情景。如:「历史场景」、「离别场景」。
《國語辭典》:风景(風景)  拼音:fēng jǐng
1.风光景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问问两公子平日的学业,看看江上的风景。」
2.风采。《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
《漢語大詞典》: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國語辭典》:风气(風氣)  拼音:fēng qì
1.风俗、习尚。元。刘因〈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文明小史》第六回:「他们动不动的聚众挟制官长,开了这个风气,还了得!」
2.风度、气概。《晋书。卷九八。桓温传》:「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
3.风。《淮南子。泛论》:「失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
4.风土气候。《后汉书。卷四一。宋均传》:「今诸国之封,并皆膏腴,风气平调,道路夷近。」唐。韩愈〈与崔群书〉:「风气所宜,可以审备。」
《國語辭典》:风角(風角)  拼音:fēng jiǎo
1.古代占候法,以五音占风而定吉凶。《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角笛声。
《國語辭典》:晚景  拼音:wǎn jǐng
1.傍晚时的景色。唐。张均〈岳阳晚景〉诗:「晚景寒鸦集,秋风旅雁归。」
2.暮年、晚年。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國語辭典》:春情  拼音:chūn qíng
1.春天的情景、意兴。南朝梁。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春情寄柳色,鸟语出梅中。」唐。李群玉 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也作「春恋」。
2.彼此相互爱恋、思慕的情意。多指男女之情。唐。翁承赞 诗五首之五:「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花月痕》第一二回:「同秀见碧桃一身香艳,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膻一般,倾慕起来。」
《漢語大詞典》:松月
松间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唐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 雍陶 《宿大彻禅师故院》诗:“竹房谁继生前事,松月空悬过去心。” 宋 戴复古 《题赵庶可山台》诗之二:“松月照今古,樵风送往还。”
《漢語大詞典》:入塞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晋书·乐志下:“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用者有《黄鵠》《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杨》《望行人》十曲。” 唐 岑参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颯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