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党(同黨)  拼音:tóng dǎng
1.同夥、同类的人。如:「警察质问他,犯案时还有那些同党。」汉。王充《论衡。知实》:「老子神,龙亦神,圣人亦神,神者同道,精气交连。」
2.同一党派。如:「我和他既是同乡,如今又同党,自然倍感亲切。」
《國語辭典》:十锦(十錦)  拼音:shí jǐn
1.由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样的。《红楼梦》第三六回:「转进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也作「什锦」。
2.由多种原料制成或多种花样拼成的食品。如:「炒十锦」。也作「什锦」。
《漢語大詞典》:辈类(輩類)
(1).犹类别。指人才高下的品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中正则唯考其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类,勿使升降。”
(2).同辈,同类。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及由 蜀 来辈类御史,皆乐在朝廷进取,君独念寡稚,求分司东出。” 宋 曾巩 《〈强几圣文集〉序》:“ 几圣 少贫,能自谋学,为进士,材拔出辈类。”
《漢語大詞典》:类族(類族)
(1).犹类聚。因同类而相族聚。《易·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孔颖达 疏:“族,聚也。言君子此法同人,以类而聚也。”
(2).指类属。同类同属。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区别羣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
《國語辭典》:公式  拼音:gōng shì
1.数学问题中所设诸数,用文字表示其解得的具体结果,可适合于相类问题的算式,称为「公式」。
2.科学上可以通用的定则。
3.可以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國語辭典》:蜜蜡(蜜蠟)  拼音:mì là
1.一种将蜂巢熬化制成的蜡。蜂巢熬化后,上产生一层浮油,凝固则成淡黄色半透明的黄蜡,供工业用;精制成白蜡则可作软膏的原料或制成蜡烛。
2.琥珀的一种,为树木树脂的化石,不透明或半透明状。
《漢語大詞典》:类感(類感)
谓同类互相感应。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云云。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儷。”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机关、团体选举出来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众人、团体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2.替代人选。《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今天大帅本来是要自己出来演说的,因为多说了话怕发喘病,所以特委了这胡道台做代表。」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国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漢語大詞典》:群族
1.指生存在一起的同类。 唐 刘长卿 《山鸜鹆歌》:“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羣族。”
2.聚居。 清 恽敬 《释蟪蛄》:“蟪蛄大如幺贝,身羽,足深緑色,羣族菅茅中。”
《漢語大詞典》:拔类(拔類)
超出同类。 宋 曾巩 《册立皇太子制一》:“咨尔某生材之卓,絶伦拔类,覃訏岐嶷,成於自然。” 明 方孝孺 《畸亭记》:“ 杜子美 、 李太白 ,诗人之絶羣拔类者也。”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谢表》:“臣等才非拔类,志切触邪。”
《漢語大詞典》:群匹
1.群臣。《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羣匹。” 郑玄 笺:“循用羣臣之贤者,其行能匹耦己之心。” 陈奂 传疏谓 毛 虽无传,然探下文“朋友,羣臣也”之训,“则此羣匹为羣臣,传意亦然也”。
2.同类,匹俦。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船。”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歷稔共追随,一旦辞羣匹。”
《漢語大詞典》:牵物(牽物)
(1).为外物所牵制。后汉书·党锢传序:“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广信侯书》:“王牵物从务,无由独往。”
(2).援引同类事物。参见“ 牵物引类 ”。
《漢語大詞典》:牵物引类(牽物引類)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晋 康法邃 《〈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説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分類:援引同类
《國語辭典》:系统(系統)  拼音:xì tǒng
1.同类事物,按一定秩序相连属,而自成一整体。
2.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有关联的单元,为达成共同任务时所构成的完整体。
《國語辭典》:异化(異化)  拼音:yì huà
语音学上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连在一起,而变成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如「总统」ㄗㄨㄥˇ ㄊㄨㄥˇ异化为ㄗㄨㄥˊ ㄊㄨㄥˇ。
《漢語大詞典》:流比
同类比照类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世人或有文章引‘伐鼓渊渊’者,宋书已有屡游之誚;如此流比,幸须避之。”《宋书·殷琰传》:“去冬开天之始,愚迷者多,如足下流比,进非社稷宗臣,退无顾命寄託,朝廷既不偏相嫌责,足下亦復无所独愧。”